[发明专利]LED电路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4129.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0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罗钲;杨先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电路,包括:
多个LED;
输出电感,耦接多个LED;
输出晶体管,耦接输出电感;以及
LED驱动电路,耦接输出晶体管的栅极,LED驱动电路控制输出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并检测流过输出电感的电感电流,当检测到电感电流达到峰值时关断输出晶体管,当检测到电感电流过零时导通输出晶体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路,其中LED驱动电路包括过零检测电路,过零检测电路通过检测输出晶体管栅极的负电压尖冲来检测电感电流的过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电路,其中过零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一参考电压,第一比较电路将输出晶体管栅极上的栅极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来检测电感电流的过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电路,其中:
LED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驱动控制电路、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其中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驱动控制电路,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串联耦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公共节点耦接输出晶体管的栅极,其中当输出晶体管被LED驱动电路关断时,输出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由第三晶体管形成的第一电阻通路被下拉至地电位;
过零检测电路进一步包括弱下拉电路,其中弱下拉电路耦接输出晶体管的栅极,输出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由弱下拉电路形成的第二电阻通路下拉至地电位,其中第一电阻通路的阻值低于第二电阻通路的阻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电路,其中弱下拉电路包括恒导通的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电路,其中弱下拉电路包括电流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路,其中LED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其中集成电路具有耦接至输出晶体管栅极的第一端和耦接至输出晶体管源极的第二端,LED驱动电路通过第一端检测电感电流的过零,通过第二端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路,其中LED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电感电流峰值检测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其中电感电流峰值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比较电路用于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第二比较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电感电流,第二输入端耦接参考电压,输出端耦接驱动控制电路。
9.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电路,检测流过输出电感的电感电流的过零,其中输出电感耦接多个LED和输出晶体管,第一比较电路通过检测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检测电感电流的过零;
第二比较电路,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以及
驱动控制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耦接第一比较电路,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二比较电路,输出端耦接输出晶体管的栅极,当电感电流过零时驱动控制电路将输出晶体管导通,当电感电流上升到峰值时驱动控制电路将输出晶体管关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为集成电路,其中该集成电路具有耦接至输出晶体管栅极的第一端和耦接至输出晶体管源极的第二端,第一比较电路通过第一端检测电感电流的过零,第二比较电路通过第二端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
11.一种驱动LED的方法,包括:
检测流过与LED耦接的输出电感的电感电流;
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
当电感电流上升至峰值时,关断与输出电感耦接的输出晶体管;
检测电感电流何时过零;
当电感电流过零时,导通输出晶体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电感电流何时上升至峰值包括:
将电阻与输出电感串联耦接;
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
将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比较以检测电感电流是否上升至峰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电感电流何时过零包括:
检测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以及
将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与第二参考电压比较以检测电感电流是否过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1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气道给药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检测维护和均衡保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