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离水蒸气产生负离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3518.1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非;刘畅;苏言杰;张耀中;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H01T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离 水蒸气 产生 负离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电离超声雾化加湿器喷口处的水蒸气来产生负离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研究证明,负离子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在空气污染尤其是空气中微粒(PM2.5)对人身体健康造成越来越大影响的今天,人们对负离子的关注度和需求性也变得更为强烈。现代生活工作的室内环境中大量使用空调,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使环境干燥并且滋生病菌传播疾病,同时室内存在的各种电器尤其是电子显示屏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正离子,使人们精神不振以及皮肤老化,在这一系列的综合需求下,一种针对上述诸问题的空气综合改善方案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现有的空气负离子产生设备面临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它在电离空气产生负氧离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使空气中的氮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氮的氧化物。而一般的所谓负离子加湿器中,仅仅利用超声雾化过程中附带产生的负离子浓度是远远达不到人体所需的要求的,并且加湿器内部的水箱容易滋生细菌,变成水雾后这些细菌更容易进入人的呼吸道,引起肺炎等疾病。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201488173U,名称为空气净化加湿器和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538092A,名称为空气智能处理装置,虽然同时具备加湿、产生负离子双重功效。其中第一个空气净化加湿器结构简单,但是无法起到杀灭水雾中病菌的作用;第二个空气智能处理装置功能全面,但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并且不易安装在较小的室内空间,更重要的是上述两个发明本质上仍旧是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将无法避免氮的氧化物的产生,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离水蒸气产生负离子的装置,不仅能够在产生足够浓度的负离子同时避免氮的氧化物生成,而且可以起到消灭超声雾化产生水雾中所带的悬浮细菌,减轻加湿器所带来的空气混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离水蒸气产生负离子的装置,包括超声雾化加湿器、负高压电源以及设置在超声雾化加湿器的喷管内的两组相对应的多级尖端放电电极,所述两组多级尖端放电电极下端均设置有“U”型排水结构,所述负高压电源的负极线和地线分别与两组相对应的多级尖端放电电极电连接。
所述两组尖端放电电极设置于超声雾化加湿器喷管内部与喷口的距离为喷管长度的1/3~1/2处。
所述两组相对应的多级尖端放电电极的尖端指向均为斜向上,且第一组电极与第二组电极上下错开,尖端指向相对,接负极的那组电极较低,接地极的那组电极较高。
所述同组电极上的多级尖端的级端上下平行分布且垂直间距为0.5cm至2cm。
所述两组相对应的多级尖端放电电极的尖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0.5cm至2.0cm。
所述两组多级尖端电极均采用表面经过疏水性处理且不易生锈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
所述两组多级尖端电极采用表面经过电镀镍处理的铜、不锈钢或者碳化钨制成。
所述负高压电源的电压输出范围在-20KV至-80KV之间。
所述负高压电源输入端与一延时导通电路相连,延时导通电路另一端与所述超声雾化加湿器输入端并联至外部220V通用插头。
还包括一壳体,所述超声雾化加湿器、负高压电源均放置在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后,超声雾化加湿器即时开始工作,数秒之内水雾和水蒸气就能充满喷管,此时负高压电源再开始工作,这样可以防止多级尖端放电电极在空气中产生雪崩效应而损毁负高压电源(空气中的击穿阈值电压随湿度的上升而上升)。喷管内部包含较大一部分的水雾以及较少一部分的水蒸气,水蒸气中的水分子被解离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和负极发出的电子结合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虽然氢气的存在会降低击穿电压,但是由于快速运动水雾和其极小的密度会使氢气迅速从喷口排除,其极低的浓度不会对多级放电电极尖端之间的放电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当超声雾化加湿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极上凝结的小水滴会随着疏水性金属电极表面滑至“U”型结构最下端回流,不会影响多级放电电极尖端之间的放电的稳定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