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草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3298.2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2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山地充洋;本田久志;小林正典;花井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N47/36 | 分类号: | A01N47/36;A01N47/30;A01N43/80;A01P13/00;A01N43/70;A01N4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金明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草剂 组合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7/074569,国际申请日为2007年12月2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780046590.X,名称为“除草剂组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除草性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作为本发明的除草性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A]的由异唑啉衍生物或其盐形成的化合物对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甜菜、草坪矮草、果树等是安全的,其本身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除草性组合物中所含的后述的[成分B]和[成分A]的化合物是具有除草活性的公知化合物,例如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3中。
另外,本发明的除草性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含有的后述的[成分D]的化合物组是作为药害减轻剂公知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和2中。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可以混合以式[Ⅰ]表示的化合物和公知的除草剂化合物的例子。
另一方面,从长期的研究开发中,各种各样的除草剂得到实用化,这些除草剂一直对杂草防除作业的省力化和农业园艺用作物的生产性提高作出着贡献。但是,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希望开发出更加安全且具有良好的除草特性的新型的除草剂。
此外,一直以来,希望对有用作物所使用的除草剂是施用于土壤或茎叶,以低药量对广谱的杂草种显示足够的除草效果,且在作物和杂草间发挥高选择性的药剂。
专利文献1:WO2002/062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4/01413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农药手册》第14版(Pesticide Manual 13th edition,英国农作物保护委员会(British Crop Council))
非专利文献2:《涩谷索引》第12版、第11版(SHIBUYA INDEX 10th Edition、11th Edition,发行者:涩谷索引研究会(SHIBUYA INDEX研究会))
非专利文献3:月刊《精细化学品》第35卷第7号(2006年)(株式会社CMC出版(シーエムシー出版))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防除有用作物或有用植物的栽培中不希望出现的杂草而提供包含以下述的式[Ⅰ]表示的异唑啉衍生物或其盐的除草剂组合物。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反复认真研究后发现,通过将作为由以下述的式[Ⅰ]表示的异唑啉衍生物或其盐形成的化合物的[成分A]和下述的[成分B]所示的除草剂混用,或者将[成分A]、[成分B]和下述的[成分C]所示的除草剂混用,或者将[成分A]、[成分B]和下述的[成分D]所示的药害减轻剂混用,或者将[成分A]、[成分B]、[成分C]和[成分D]混用,不仅可以获得各自的除草效果简单相加而得的效果,而且发挥相乘的杀草效果,且药害加倍地得到减轻。
即,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两种以上的药剂的并用,与基于各单剂的除草适用范围相比除草谱得到扩大的同时,除草效果较早地得到实现,效果也持久,而且以比各自单独使用时低的药量发挥足够的效果,同时对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甜菜、草坪矮草、果树等安全性也得到确保,仅1次处理就可发挥足够的除草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要点。
1.除草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成分A]和[成分B]作为有效成分;[成分A]为选自以下所记载的以式[Ⅰ]表示的异唑啉衍生物或其盐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式[Ⅰ]
式中,
R1和R2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C3~C8环烷基或C3~C8环烷基C1~C3烷基,或者R1和R2一起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共同表示C3~C7的螺环;
R3和R4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或C3~C8环烷基,或者R3和R4一起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共同表示C3~C7的螺环;R1、R2、R3和R4还可以一起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共同形成五~八元环;
R5和R6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10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