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片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13103.4 | 申请日: | 2013-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金田照久;土谷实;小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1D13/02 | 分类号: | B21D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一道工序中将平板加工成波浪形、在第二道工序中加工成矩形而获得用在换热装置中的散热片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公知有专利技术文献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该以往的散热片加工装置中,利用1根阳模突起部和1个槽加工部分,进行将平板成形为具有1个波峰的波纹工序的连续波状部材的波纹加工,上述阳模突起部设于上下移动的阳模,上述槽加工部分由设于阳模而随着上述阳模的上下移动而开闭的第1模具构件和第2模具构件形成。并且,在进行波纹加工的部位的下游侧,利用设于上述阳模的第1打击突起、第2打击突起、位于这些打击突起之间的精压槽、设于上述阳模的第1定位突起、第2定位突起以及位于这些定位突起之间的定位槽,对加工成波浪形的板上下同时进行精压加工而获得形成为期望形状的最终的连续矩形部材(restrike fin)。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8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散热片加工装置中,虽然能够利用同一装置进行波纹加工和精压加工而减小装置所需的专有面积,但是上述这些各工序分别只能形成1个波峰波谷(1个间距的量)。
即,在进行平板的波纹加工或波状板的精压加工时,即使将送料器形成为抓握型结构而使被加工件(平板或波纹工序的连续波状部材)的输送量恒定,也不能避免被加工构件的波峰波谷的间距的变化。结果,在想要一次同时成形多个被加工构件的波峰时,对于波纹加工时的工件的被加工构件的波峰位置即使对齐,对于精压加工时的冲压成形冲头的被加工构件的波峰位置也会产生错位,制品产生成形不良。
因而,在上述以往的散热片加工装置中,将被加工构件的波峰数限定为1个、即1个间距的量而进行波纹加工和精压加工。在该情况下,在形成每个波峰时都必须反复进行装置的马达的驱动·停止,存在生产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也可以考虑使滚针在弯曲冲头上旋转且滑动而一次连续形成多个波峰,从而加快成形速度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采用该方法,需要根据滚针和弯曲冲头的磨损情况,频繁对它们进行调整、更换等,滚针和弯曲冲头的精度管理变得非常严格,这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上涨,不理想。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片加工装置,该散热片加工装置能够将装置的专有面积抑制为较小,并且能够利用同一装置便宜地进行能连续加工被加工构件的多个波峰的波纹加工,和能同时加工多个波峰的精压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侧冲压模具和下侧冲压模具,它们彼此分开,能够相对接近或分离;波纹加工机构,其配置在上侧冲压模具与下侧冲压模具之间,自作为被加工构件的平板连续形成具有多个规定数量的波峰部分的处于波纹工序的连续波状部材;精压加工机构,其配置在上侧冲压模具与下侧冲压模具之间,同时精压成形处于波纹工序的连续波状部材的多个波峰波谷部分,上述波纹加工机构和上述精压加工机构设为一体。
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波纹加工机构与上述精压加工机构之间设置有基台,该基台承受自上述波纹加工机构向上述精压加工机构输送的处于波纹工序的上述连续波状部材。
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波纹加工机构具有夹着上述平板进行波纹加工的一对成形齿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波纹加工机构设置有多个支承构件,以上述一对成形齿轮能旋转的方式支承这一对成形齿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收容上述一对成形齿轮的支承框的下方,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吸振构件。
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散热片加工装置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散热片加工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侧冲压模具的上方隔着上述吸振构件载置有上述支承框,在上述下侧冲压模具与上述支承框之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杆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未经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