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1261.6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光辉;金敉娜;谢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谢光辉 |
主分类号: | B23G1/16 | 分类号: | B23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攻丝机 自动 判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攻丝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五金标准件以及非标小零件内孔攻丝工序,工业厂矿常采用普通攻丝机手工操作完成,但这种工艺极其不方便,且成本高、效率慢,特别是对于需批量加工的零件。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实现自动操作的自动攻丝设备逐渐进入市场并广泛被用户接受。另外,为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对普通台钻或旧攻丝机进行数控化改制或提升的机床再制造技术存在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改制或提升后的自动上下料攻丝机应向节能、数控化、环境友好性方向发展。
目前,很多时候为了节约成本,还是使用普通台转来进行攻丝,普通台钻包括加工主轴,带动加工主轴转动的电机,操作加工主轴的手柄,其中手柄和加工主轴靠齿轮轴连接,现在旧的攻丝机是更换普通台钻加工主轴上的丝锥大小,靠人为操作手柄对固定在夹具上的工件进行攻丝,攻丝的力度快慢都靠人主观判断, 就不具备自动进给攻丝和判断攻丝力度的能力,欲想让其能够实现自动攻丝,增加自动化程度,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普通台钻,且成本低、操作简单的自动攻丝辅的判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普通台钻的可通过自动判断未攻丝和攻丝两个状态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包括台钻,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台钻侧面的气缸,控制气缸动作的可编程控制器和安装在台钻齿轮轴外侧端的链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根条形的链条,所述链条一端固定并啮合在链轮上,链条的另一端和拉力传感器固定连接,该拉力传感器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链轮上设置有限位杆,台钻上设置有与限位杆对应的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下限位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气缸分别和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配置振动盘、自动送料机构和夹具后即可实现自动攻丝功能,并可与其它自动化设备组合构成自动化生产线,本发明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能通过台钻的加工主轴抵住工件的力大小来自动判断未攻丝和攻丝两个状态,从而实现均匀自动攻丝的能力,并且本自动攻丝判断装置成本低、操作性好、可靠性高、易于实现。
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配合振动盘,自动送料机构和夹具,当工件进入夹具内,由物料传感器检测到工件到位,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气缸缩回拉动链条,从而带动链轮旋转,链轮驱动与其齿轮啮合的台钻的加工主轴快速下行进行攻丝,当旋转的丝锥抵住工件时,拉力传感器检测到链条的拉力骤然升高,此拉力值被动态反馈到可编程控制器并与可编程控制器程序中设定值比较,当其超过设定值时,可编程控制器延时0.4秒让丝锥攻入工件半牙左右,然后发出信号控制气缸迅速复位伸出,不再给加工主轴向下的力,由于此时丝锥已攻入工件半牙左右,且工件受攻丝夹具固定,丝锥靠啮合力可对工件自主地进行均匀的攻丝,链轮上设置有检测加工主轴的下限位传感器,当加工主轴达到下限位时,反转退出。
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的加工,下限位传感器的安装在可调安装座上,根据工件孔的深度,可以调节安装座来适应工件的攻丝深度。
为了使得链条和链轮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滑链现象,所述链条和链轮啮合齿数至少为两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图3所示的攻丝机的自动攻丝判断装置,包括台钻1,固定在台钻1侧面的气缸2,控制气缸2动作及工作流程的可编程控制器 12,与台钻1的加工主轴6联动的链轮5,该链轮5上设置有一端焊接并啮合链条10,该链条10的另一端通过拉力传感器3和气缸2固定连接,链轮5上设置有检测丝锥7下限位的限位杆11,链轮5所处的台钻1上设置有可调安装座并安装有和限位杆11配合的下限位传感器4,所述下限位传感器4、拉力传感器3和气缸2分别和可编程控制器 12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谢光辉,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谢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