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选金矿的脱碳脱硫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10746.3 | 申请日: | 2013-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5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唐守营;尹国光;施兴平;刘畅;唐相峰;姚友海;何智文;胡大伟;张冬梅;陆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22B1/11;C22B3/18;C22B11/00;C12R1/385;C12R1/125;C12R1/11;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矿 脱碳 脱硫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产资源选矿领域,涉及一种难选金矿的脱碳脱硫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金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以及黄金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易处理金矿石资源逐渐枯竭,难处理矿石也将逐步成为企业未来的主要资源。针对许多矿山开采生产的含碳(石墨)含硫型金矿石,由于此矿石中含碳(石墨)或其他形式的碳物质和含硫,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氰化浸出,在氰化浸出的过程中,这种含碳(石墨)和含硫的物质对金氰络合物具有相当强的吸附活性,一部分金转入溶液的氰化过程中,另一部分金却又被矿石中存在的含碳(石墨)物质所吸附而随尾矿流失,增加了金的损失,也降低了浸出率,这样这类矿石就给氰化提金工艺带来很大的障碍。
目前处理这类难处理金矿主要是采用原矿细磨浮选-金精矿氧化-氰化提金工艺,通过氧化其中的硫化物,解离出包裹的金,然后采用氰化炭浸、氰化炭浆等工艺提金,目前工业应用的氧化方法主要有生物氧化、加压氧化、焙烧氧化。
生物氧化存在操作周期长,氧化不彻底,细菌对碳硫等有害离子敏感,金浸出率低等缺点,并且氧化后金精矿中的C元素和S元素等杂质大部分进入溶液中,造成酸性氧化液中和成本高,在处理含碳和含硫的金精矿时不能解决有机碳的“劫金”问题,影响金的浸出。
目前,现有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的是利用铁氧化菌和硫氧化菌组成的混合微生物菌剂,它们都是混合作用于难处理金矿物。现有技术的混合菌群主要是将低价硫化合物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这类混合菌群既能高效氧化Fe2+,又能高效氧化硫化物产生硫酸和硫酸盐,但是对碳化物的作用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选金矿的脱碳脱硫菌剂。该方法中各微生物配伍合理,相互协同,能够达到较佳的脱碳脱硫效果,金的浸出率也大大提高,并且能够回收重复利用,环保无污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菌剂处理难选金矿的方法。
一种难选金矿的脱碳脱硫菌剂,该菌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
脂环酸芽孢杆菌10份、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8份、铜绿假单胞菌6份、枯草芽孢杆菌4份、巨大芽孢杆菌4份、伯克霍尔德氏菌3份。
所述脂环酸芽孢杆菌优选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CGMCC4500(参见CN2011100247602公开使用),将脂环酸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为BAM培养基,30℃培养至活菌数达到1.0×108个/克。
所述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优选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53993(可参见文献A genomic island provide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53993 additional copper resistance: a possi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所述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于9K培养基((NH4)SO4 3g/L,KCl 0.1g/L,K2HPO4 0.5g/L,Ca(NO3)2 0.01g/L,FeSO4·7H2O 44.43g/L) 28-30℃培养至产品中活菌数达到1.0×108个/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觉的待嫁接苗的子叶可调式排序装置
- 下一篇:微型煤气发生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