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排泄量的饲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0651.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6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柏;谭会泽;魏师;赵江涛;尹玉港;陈永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6;A23K1/14;A23K1/175;G01N33/00;G01N3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2743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测定 肉鸡 内源 矿物 元素 排泄 饲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肉鸡饲养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准确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排泄量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肉鸡饲料矿物元素利用率的测定十分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很难排除肉鸡内源矿物元素排泄的干扰。所以准确的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的排泄量对于测定肉鸡对饲料中矿物元素利用率至关重要。如果能配制一种满足肉鸡主要营养水平的无矿物元素饲粮,用该饲粮饲喂肉鸡然后收集排泄物即可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的排泄量。然而常用的饲料原料均含有矿物元素,很难配制出一种无矿物元素的饲粮,如果同时还要保证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满足肉鸡需要量将更加困难。Nwokolo等(1976)、钟茂(2006)及申请人Liu等(2012)报道配制无矿物元素饲粮测定白羽肉鸡内源矿物元素的排泄量,其无矿物元素饲粮主要由葡萄糖(96.16%)、豆油(2.84%)及纤维素(1.00%)三种原料组成,未考虑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鸡代谢状态的影响,如鸡缺乏氨基酸其肠道蛋白分解速度会增加,会导致测定的内源矿物元素排泄量被高估。导致以上技术特点的原因在于该无矿物元素饲粮主要由葡萄糖(96.16%)、豆油(2.84%)及纤维素(1.00%)三种原料组成。同时由于该饲粮大部分为葡萄糖不便于肉鸡采食。
同时黄羽肉鸡约占我国肉鸡养殖量的一半,目前关于黄羽肉鸡内源矿物元素的排泄量研究尚未见报道。能否发明一种平衡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无钙、磷、铜、铁、锰、锌饲粮用于饲喂黄羽肉鸡测定其内源钙、磷、铜、铁、锰、锌的排泄量在国内外的专利、期刊及书籍中均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钙、磷、铜、铁、锰、锌专用饲粮,用该饲料喂养肉鸡后,便于准确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排泄量。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上述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上述饲料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
为实现第一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测定肉鸡内源矿物元素排泄量的饲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比组成:
玉米淀粉 45~65
蔗 糖 14~26
明 胶 10~25
玉 米 油 0.5~6
微晶纤维素 2~6
氯化钠 0.2~0.4
赖氨酸 0.1~0.4
蛋氨酸 0.1~0.3
苏氨酸 0.2~0.5
亮氨酸 0.2~0.8
异亮氨酸 0.2~0.6
色氨酸 0.1~0.3
缬氨酸 0.2~0.6
苯丙氨酸 0.2~0.9
维生素复合物 0.1~0.3。
本发明: 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明胶和合成氨基酸平衡了饲粮蛋白质及氨基酸。使该饲粮粗蛋白、氨基酸均满足黄羽肉鸡粗蛋白和合成氨基酸的需要量,排除粗蛋白和氨基酸可能对肉鸡内源钙、磷、铜、铁、锰、锌排泄量的影响。② 通过在饲粮中添加玉米淀粉、蔗糖及玉米油平衡了代谢能,使该饲粮满足黄羽肉鸡代谢能的需要量,排除能量可能对肉鸡内源钙、磷、铜、铁、锰、锌排泄量的影响。同时添加玉米淀粉、蔗糖及玉米油满足肉鸡的能量需要,使用以上原料更便于饲粮的配制。③ 通过添加黄羽肉鸡常用维生素满足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排除维生素可能对肉鸡内源钙、磷、铜、铁、锰、锌排泄量的影响。④ 通过饲粮添加氯化钠满足黄羽肉鸡对钠和氯的需要量,排除钠和氯可能对肉鸡内源钙、磷、铜、铁、锰、锌排泄量的影响。⑤ 饲粮中添加3%的微晶纤维素,其纤维素含量与普通黄羽肉鸡饲粮中的纤维水平相当,保证黄羽肉鸡肠道的正常蠕动等,使黄羽肉鸡的肠道运动状态更接近实际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维生素复合物由重量相对于总饲料含量的以下组分组成:
维生素A 3000~6000 IU/kg
维生素D 1000~2000 IU/kg
维生素E 10~50 IU/kg
维生素K 0.4~0.8 mg/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