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伪茶油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10633.3 | 申请日: | 2013-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辉;郑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油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茶油掺伪的掺伪种类鉴别:
S11.建立掺伪种类模型:将茶油与其他植物油按不同的体积比混合,得到掺杂不同浓度的其他植物油的茶油样品,测定折光率、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通过软件分析测得的掺杂不同浓度的其他植物油的茶油样品的折光率、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将其按掺杂种类分为不同的总体;
S12.鉴定掺伪种类:测定待测掺伪样品的折光率、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根据软件分析对比步骤S11所得总体与待测掺伪样品,确定掺伪样品中掺杂的其他植物油的种类;
S2.茶油掺伪的掺混量的测定:
S21.建立掺伪量模型:将茶油与S1确定好的掺伪样品中掺杂的其他植物油按不同的体积比混合,得混合茶油,再将混合茶油溶解于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乙醚或氯仿中的一种得到混合茶油溶液,控制混合茶油溶液的浓度,进行紫外光谱全波扫描,确定特征吸收波长,并建立茶油掺伪量与特征吸收峰处吸光值的函数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最佳检测函数;
S22.测定掺伪量:将待检测掺伪样品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乙醚或氯仿中的一种得到待测掺伪样品溶液,控制待测掺伪样品石油醚溶液的浓度与S21中混合茶油溶液的浓度相同,进行紫外光谱全波扫描,根据测得相应波长的吸光值,来和掺伪量模型进行对比,确定待检测掺伪样品中掺伪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伪种类模型和掺伪量模型分别为前一次茶油检测建立的掺伪种类模型和掺伪量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中所述的其他植物油为菜籽油、大豆油、米糠油、玉米油、棕榈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南瓜籽油、核桃油、火麻籽油、芝麻油、花生油、芥花籽油、蓖麻油、桐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中所述的不同的体积比包括10%、20%、30%、40%、50%、60%、70%、80%或90%中的至少三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所述的不同的体积比包括10%、20%、30%、40%、50%、60%、70%、80%或90%中的至少三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谱全波扫描的条件为波长范围360nm~200nm,采样间隔1nm,速度为中速,光谱带宽0.1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茶油溶液的浓度为1.0~5.0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征吸收波长为279nm、268nm以及258n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茶油掺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58nm为掺杂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掺伪茶油的特定吸收波长,所述的279nm为掺杂菜籽油、米糠油和棕榈油的掺伪茶油的特定吸收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6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