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锅法制备头孢替坦酸的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0073.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彬;胡国刚;李青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澳林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01/57 | 分类号: | C07D501/57;C07D5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锅 法制 头孢 替坦酸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属于抗生素领域。
背景技术
头孢替坦酸(Cefotetan),化学名为(6R,7S)-7-[[4-(1-氨基-3-羟基-1,3-二氧代丙烷-2-基亚基)1,3-二硫杂环丁烷-2-甲酰]氨基]-7-甲氧基-3-[(1-甲基四唑-5-基)硫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是由日本藤泽公司研制,于八十年代末首先在日本上市,阿斯特拉公司取得了该品在除日本以外的上市销售权。头孢替坦属于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的特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及一代与二代头孢菌素,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肺部感染,腹部感染,尿路感染,妇科感染及中耳炎等。
关于头孢替坦酸的合成,有如下报道:
WO2007/122628和CN102250125中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以7-MAC,氯乙酰氯和异噻唑三钠盐为原料四步合成头孢替坦酸,每步中间体都分离纯化,使用三氯化铝增加了废物处理的难度,工业化难度大,生产周期较长,收率偏低,产品质量不符合JP16的质量要求。
CN101050219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
以7-MAC,溴乙酰溴和异噻唑三钠盐为原料合成头孢替坦酸,该路线每步中间体都分离纯化,使用溴乙酰溴代替氯乙酰氯,使反应进行得更彻底,使用三氟乙酸代替三氯化铝,增加了原料成本,工业化难度较大,生产周期较长,收率偏低,产品质量不符合JP16的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人集合两条路线的优点开发出一条原料易得、简单易行、条件温和、适应大生产需要的一锅法制备头孢替坦酸工艺,用该工艺生产出来的头孢替坦酸质量完全符合JP16版和USP34版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市场调研发现了一条非常经济、适合工业化生产合成头孢替坦酸的一锅法工艺。该工艺以市售的7-MAC,溴乙酰溴和异噻唑三钠盐为主要原料,经溴乙酰化,脱二苯酯保护,对接,重排后精制得到头孢替坦酸,中间体不分离提纯,质量完全符合JP16版和USP34版质量标准。
本发明反应路线如下:
如上所述的溴乙酰化反应中反应温度为-30~20℃,优选-10~10℃;所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三乙胺、二乙胺、吡啶及吡啶衍生物、三甲胺、二甲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哌啶及哌啶衍生物等有机或无机碱中的一种或两种。
如上所述的脱二苯酯保护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为苯甲醚;反应温度为-70~-10℃,优选-50~-20℃;成盐所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无机碱的一种或两种。
如上所述的对接反应中反应温度为-20~40℃,优选-10~20℃。
如上所述的重排反应中反应温度为-20~40℃,优选-10~20℃;重结晶所用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重排反应pH值控制范围为7.0~8.5,优选7.5~8.0。
如上所述的精制反应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反应温度为-20~40℃,优选0~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澳林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澳林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