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9942.9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李云华;汪文珍;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2 | 分类号: | C09D163/02;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万志香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腐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附着力高固化份环保型防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能源、机械等领域均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机械、电子、建筑等行业金属腐蚀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腐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4%;因此,为防腐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现有防腐材料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基材的附着不良、固化份低、环境污染较大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附着力高固化份环保型的防腐材料。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腐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助剂为重量比为1:0.8-1.2:0.4-0.6:0.4-0.6的蓖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交联剂CN-01和石油微晶蜡;
所述混合溶剂为重量比为1:1.8-2.2:6.5-7.5的乙醇、丁酮和DBE。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剂为重量比为1:1:0.5:0.5的蓖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交联剂CN-01和石油微晶蜡;所述混合溶剂为重量比为1:2:7的乙醇、丁酮和DBE。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树脂为E-44环氧树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颜料为红丹或铁红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或钛白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为酚醛胺(PAA)环氧固化剂(T-3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溶解:将高分子树脂加入混合溶剂中,搅拌1.5-2.5h,然后置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80±1℃,待高分子树脂完全溶解后,降温至40℃备用;
(2)配制:将助剂、颜料、填料依次添加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热至80±1℃,保温0.5-1.5h,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分散,待浆体细度达到50μm时停止球磨,得混合浆料;
(3)脱泡: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浆料置于真空脱泡机中进行真空脱泡,控制真空度为0.08-0.12MPa,脱泡时间为2-4min;
(4)除杂:将步骤(3)脱泡后的混合浆料置于三辊轧机上进行扎磨,然后经过500目滤网过滤除杂质,最后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包封,即得所述防腐材料。
本发明的机理:
环氧型防腐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重要的防腐材料之一,环氧树脂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分子结构中很有强的极性醚键和羟键,按照“相似相溶”理论,环氧树脂极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且,随溶剂的极性增强溶解性变大;环氧树脂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直接影响制成的防腐材料与基材的附着力以及所含固化份的高低。
DBE(尼龙酸二甲酯)是一种无色、无毒可进行生物降解的极性极强、粘度较低的溶剂,可有效的增加有机树脂的溶解量,又因DBE具有沸点宽、流程长的特点,可有效控制溶剂体系的挥发速度,使制成的防腐材料表面流平性能好,没有针孔等缺陷。
石油微晶蜡溶解于DBE混合溶剂中,变为乳化状态,通过球磨混料后,增大了与固体份的表面接触,使固体份的表面张力增大,防止固体份的沉降与分层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增加防腐材料的表面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使用了具有独特性质的DBE与石油微晶蜡,制成的防腐材料具有流平性能好、无针孔、表面韧性好,附着力强、固化份高,更环保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原料如下:
E-44环氧树脂购自上海科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蓖麻油购自青岛通凯蓖麻化工有限公司;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购自苏州鑫湖化工有限公司;
交联剂CN-01购自德国维斯特;
石油微晶蜡购自沧州森林蜡业有限公司;
DBE购自新典化学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红丹、铁红粉购自上海羽唐实业有限公司;
钛白粉、滑石粉购自广州市弘兵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酚醛胺(PAA)环氧固化剂(T-31)购自常州亿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直流混合焊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乳房摄影基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