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07202.1 | 申请日: | 2013-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姚宝国;王国库;吴良军;林巧丽;李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3/14 | 分类号: | G01F23/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冉国政 |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燃油 液面 压力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传感器,尤其是一种燃油液面的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面计存在问题很多,例如电阻式的有效寿命很短,有的仅可使用3个月。电容式的性能受油品和环境影响较大,存在测量误差,而且成本较高。而无论是电阻式、电容式还是刚开始试验的超声波式,安装复杂,工程量大。例如要在油箱上钻较大的孔,还要多个螺钉安装。而超声波式则必须对油箱表面进行高精度的打磨和抛光,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高,而且很不耐用,一段时间后性能迅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容易安装,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包括:圆盘形机体,所述圆盘形机体的右端中部向左凹陷形成圆孔腔室,圆盘形机体右端通过螺栓螺接有圆环形法兰盖,在所述圆环形法兰盖与圆盘形机体机体之间夹设有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该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位于该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的中间,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与圆孔腔室构成的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的侧壁设有导线孔,信号线通过该导线孔密封穿入且与所述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电连接。
所述圆盘形机体的右端设有内密封圈、圆环形法兰盖的左端设有外密封圈。
所述圆盘形机体的右端均布有3个垫片。
所述导线孔设置于螺钉上,该螺钉贯穿圆盘形机体的侧壁。
所述圆盘形机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取放索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圆环形法兰盖与圆盘形机体机体之间夹设有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该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位于该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的中间,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与圆孔腔室构成的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的侧壁设有导线孔,信号线通过该导线孔密封穿入且与所述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电连接,这种结构,采用的是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此技术已经申请美国专利US8393229,并已由香港安瑞普公司生产),体积小,可靠性高,容易安装,制造成本低(大约为现有产品的一半),性能稳定,且可通过更换核心零件长期使用。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在中心线方向处于几何尺寸的中间,这样的结构,无论本发明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的哪一面在下方,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信号线通过设置于螺钉上的导线孔与外部相连,可以保证密封性和信号线的可靠性。圆盘形机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取放索螺钉,取放索螺钉的环孔穿细钢索或小链条,用以取放油面计。垫片用于实现3点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包括:圆盘形机体1,所述圆盘形机体1的右端中部向左凹陷形成圆孔腔室12,圆盘形机体1右端通过螺栓3螺接有圆环形法兰盖2,在所述圆环形法兰盖2与圆盘形机体1机体之间夹设有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11,该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11位于该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的中间,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11与圆孔腔室12构成的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的侧壁设有导线孔6,信号线7通过该导线孔6密封穿入且与所述纳米材料复合弹性膜11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圆盘形机体1的右端设有内密封圈5、圆环形法兰盖2的左端设有外密封圈4;圆盘形机体1的右端均布有3个垫片8;导线孔6设置于螺钉10上,该螺钉10贯穿圆盘形机体1的侧壁;所述圆盘形机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取放索螺钉9。
安装时,使本发明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通过小链条和屏蔽线连在油箱盖子上,打开盖子,把本发明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直接投入油箱,本发明新型燃油液面压力传感器吸附在油箱底部,实时检测油的压力,信号通过信号线7引出,经处理可有线或无线地发送到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绿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绿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