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5893.1 | 申请日: | 200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前岛英树;村山一成;吉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21/18 | 分类号: | G03G21/18;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以及 电子 照相 成像 设备 | ||
1.一种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能够与所述感光鼓接触以使形成在所述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构造成支撑所述感光鼓的鼓框架;
构造成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框架;以及
具有间隔力接收部分的力接收构件,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接收间隔力以使显影辊与感光鼓间隔开,所述力接收构件能够相对于显影框架移动,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显影框架的内部缩回;
固定至显影框架的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力接收构件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位于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力接收构件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具有固定至显影框架的一个端部部分和固定至所述力接收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力接收构件具有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推压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部分连接,以及
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定位在所述力接收构件的一个端部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定位在所述力接收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是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具有固定至显影框架的一个端部部分和固定至所述力接收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是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是弹簧。
9.一种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能够与所述感光鼓接触以使形成在所述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构造成支撑所述感光鼓的鼓框架;
构造成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框架;以及
具有间隔力接收部分的力接收构件,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接收间隔力以使显影辊与感光鼓间隔开,所述力接收构件能够相对于显影框架移动,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显影框架的内部缩回;
固定至显影框架的弹簧,所述弹簧能够使所述力接收构件移动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弹簧具有固定至显影框架的一个端部部分和固定至所述力接收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力接收构件具有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部分连接,以及
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定位在所述力接收构件的一个端部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定位在所述力接收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弹簧构造成推压所述力接收构件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处于第一位置,以及
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借助弹簧的推压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3.一种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构造成使形成在所述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构造成支撑所述感光鼓的鼓框架;
构造成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框架,所述显影框架能够绕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鼓框架旋转以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在所述间隔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间隔开;以及
具有间隔力接收部分的力接收构件,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旋转轴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当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接收间隔力以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间隔位置;
固定至显影框架的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力接收构件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位于第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力接收构件以使所述间隔力接收部分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58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