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熔融性织物切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4569.8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瑞;杨熙;张兴;赵莅龙;杨帆;金纬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D06C13/12 | 分类号: | D06C13/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月玲;王中云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织物 切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边缘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可熔融性织物进行去毛边处理的切边系统。
背景技术
织布机织成的可熔融性织物(如聚氯乙烯等),都需要进行去毛边处理,其一是为了美观好看,其二是为了防止织物脱线。目前常用的切割方法为电热丝切割,该方法虽然可以完成切边工艺,但是,其切口不平整,容易产生球状体,不美观,且时间长了,切口处容易再次脱线;也有使用超声波切割的,虽然解决了切口平整的问题,但是不能够按需切割织物变动的厚度进行调节。
专利号为96196644.0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切割可熔融织物并同时熔焊切边的超声波装置,它带有一把籍助楔形刀口与一个砧协作的切刀,该切刀或砧又与一个超声振动器相连接,切刀顺着刀口有一个变动的截面,而切刀和/或砧还可进行调节,总是能够达到为一确定的织物厚度所适合的截面,该专利超声波装置可实现不同厚度织物的切割和熔焊,但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且不适用与小型织布机中,整个切割解决方案与织机不能联动控制,无法实现与织机的同步与协调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可熔融性织物进行去毛边处理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与织机同步协调工作、成本低的可熔融性织物切边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熔融性织物切边系统,该切边系统包括超声波切割机和与超声波切割机连接的超声波电源,超声波电流源包括供电模块、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与超声波切割机连接;供电模块输出两路直流电,一路为低压直流电,为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供电,一路为高压直流电,为功率放大电路供电。
优选的是,处理器模块与超声波切割机之间连接有频率监控调节电路;处理器模块还连接有触摸屏。
优选的是,通信模块设置有485通信接口,通信模块通过该485通信接口与织机连接。
优选的是,功率放大模块设置有多路功率放大电路,每路功率放大电路均连接一台超声波切割机。
优选的是,超声波切割机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超声波换能器悬臂,超声波换能器悬臂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加持装置,超声波换能器悬臂的底部安装有金属切割刀片;加持装置内安装有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通过电缆与超声波电源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的底部连接有超声波换能器刀头,超声波换能器刀头的下方设置有滚轮,滚轮安装在超声波换能器底座上。
优选的是,超声波换能器悬臂上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定位孔和金属刀片固定装置,超声波切割机通过超声波换能器定位孔安装在织机上,金属切割刀片通过金属刀片固定装置固定在超声波换能器悬臂的底部。
优选的是,超声波换能器刀头与滚轮之间设置有压紧金属片,压紧金属片上设置有可容纳超声波换能器刀头通过的通孔。
优选的是,加持装置通过间隙调节装置安装在超声波换能器悬臂上,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调节手轮,调节手轮通过联接螺纹与壳体连接,壳体内部设置有弹簧和与加持装置连接的螺杆,弹簧套装在螺杆上,调节手轮与螺杆连接。
优选的是,超声波换能器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壳体和设置在超声波换能器壳体内部的换能装置,超声波换能器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超声波换能器壳体的下部设置有风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稳定高效,隔边整齐、美观、可靠,超声波电源采用数字电路设计,通过功率放大模块可实现多路超声波切割机工作,可适应不同工作频率的超声波切割工具头,输出功率可调,以适应不同的材料和速度;超声波电源内部设置有频率跟踪反馈调节电路,保障了驱动电源输出频率的稳定,保证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稳定;通过通信模块上的485通信接口可以与织机通信,实现与织机速度的同步与协调工作。本发明超声波切割机设置有间隙调节装置和滚轮,通过间隙调节装置可对不同厚度的织物进行毛边切割处理,通过更换滚轮烙印不同的图案,如商标、公司名称等,且设置有压紧金属片,可保证织物和滚轮完全接触,并保持水平转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超声波切割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补偿变焦镜头
- 下一篇:一株血清4型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