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式旋转编码器及确定绝对旋转角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2998.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5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付俊华;林燕凌;卓越;李浩;孟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4 | 分类号: | G01D5/24;G01B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旋转 编码器 确定 绝对 角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旋转编码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确定绝对旋转角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编码器是一类用于测量角度和转速的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可用于测量电机的速度或者用于位置控制系统等。按照检测的原理,旋转编码器可分为光学编码器、磁性编码器和电容式编码器等。相比光学和磁性编码器,电容式旋转编码器具有较高的精度性和鲁棒性,因而,研究电容式旋转编码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电容式旋转编码器一般包括至少两个静板(也称作定子)和一个动板(也称作转子)。动板能够绕轴旋转,静板包括发射区与接收区,静板上的接收区能够接收动板反射的电信号,并根据该电信号来确定旋转角度。动板上通常具有重复的形状/图案(或称周期),与静板的发射区电容耦合并用于测量动板与静板的相对旋转角度,即增量角度。动板和静板一般为圆形,重复图案/形状可以是重复的正弦或余弦形状、方波形状等。增量角度表示一个在重复形状内(或称一个周期内)的相对旋转角度。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两种常见的电容式编码器的动板重复形状,其中重复形状的个数(或称周期数)分别为8和32个。通过测量动板相对于静板的增量角度以及动板转过的重复形状个数能够得到该动板的绝对旋转角度。要测量动板转过的周期数,动板上的重复图案内部通常还具有一个内部形状/图案(例如圆形形状),如图2所示。该内部形状用于计算动板转过的一个大概位置,该大概位置能够确定动板转过多少个周期数。图3给出了另一种动板的重复形状的示例,与图2类似,其中重复形状内部也包括一个内部形状(圆形形状)用于计算动板转过的周期数。上述用于计算绝对旋转角度的模拟方法通常需要占用动板和静板的很多面积(用于计算动板转过周期数的内部形状占用了50%的面积),减少了用于反射电信号的面积,即减少了用于测量增量角度的面积,因而可能导致所测量的增量旋转角度不准确。
在申请号为201110141369.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电容式旋转编码器,其采用一种数字方法来测量动板的绝对旋转角度。图4和5分别示出了该电容式旋转编码器的静板10和动板20的示意图,图4中,静板10包括发射区11和四个接收区12、12’、13、13’。发射区11包括多个电极(或称激励极)101,每个激励极101编有编码。图5中,动板20包括耦合区21和两个扇形导电区域202,202’。其中,动板20上的耦合区21与静板10上的发射区11电容耦合。动板20上的反射区22,22’分别与静板10上的两个接收区12,12’电容耦合,接收区12,12’用于接收反射区22,22’反射的电信号;动板20的反射区23,23’分别与静板10上的接收区13,13’电容耦合,接收区13,13’用于接收额外的反射区23,23’(与扇形导电区域202,202’相连接)反射的电信号。与扇形导电区域202,202’相连的反射区23,23’反射的电信号可用于测量动板的绝对旋转角度。动板20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其上的扇形导电区域202,202’所耦合的激励极发生变化,根据接收区13,13’所接收的电信号能够确定动板20上扇形导电区域202,202’耦合的激励极对应的编码,根据该编码可确定动板20的绝对旋转角度(其中,使用6位的二进制编码来表示动板20的每个位置)。
虽然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上述数字方法(每个激励极具有编码)在动板和静板上占用面积较小。但从图4和5可知,其动板20仍然额外需要两个扇形导电区域202和202’(其覆盖8个激励极)和额外的两个反射区23,23’,静板10需要与该反射区耦合23,23’的额外接收区13,13’来测量动板20的绝对旋转角度。从而用于计算增量角度的面积仍然比较小,使得静板10所接收的正弦振幅很小,从而影响了所测旋转角度的准确性。此外,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中,在测量反射区23,23’反射的电信号时,与其耦合的额外接收区13,13’可能会受到其他反射区(如反射区22,22’)所反射的电信号的干扰,从而导致检测的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2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