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板栗壳制备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2947.9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5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王鲁;刘玉蕾;陈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86;C02F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板栗 制备 生物 电化学 系统 电极 方法 | ||
1.一种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一)、将淀粉与沸水按质量比1:0.5~5混合后制成粘结剂;
(二)、将板栗壳平铺一层,在同层的板栗壳之间涂覆一层厚度为0.1mm~5mm的按步骤一制备的淀粉粘结剂,使其相互黏结;
(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材料风干,使粘结层固化;
(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材料在600℃~1800℃温度下进行碳化,形成碳基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制备粘结剂时,淀粉与沸水的质量比为1:0.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制备粘结剂时,淀粉与沸水的质量比为1: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涂覆的淀粉粘结层的厚度为0.1mm~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涂覆的淀粉粘结层的厚度为2.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具体的碳化过程为:将材料置于炉中,在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或真空条件下,以2℃/min~2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600℃~1800℃,并停留30min~300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碳化温度为600℃~18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板栗壳制备的生物电化学系统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碳化温度为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29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