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用绝缘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2926.7 | 申请日: | 2013-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进二;胜川裕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B17/42 | 分类号: | H01B17/42;H01B17/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郑永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用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管用绝缘管,尤其涉及适用于550kV以上的高电压用套管的套管用绝缘管。
背景技术
套管是使中心导体贯通套管用绝缘管的内部中心的部件,通过在中心导体中流动的高压电流而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尤其绝缘管表面的电场分布成为左右外部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当绝缘管表面的电场分布不适当时,产生由雷电冲击、断续脉冲等过电压引起的闪络、施加运转电压时产生空气中电晕等问题。
因此,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在中心导体的周围形成电容器芯或配置电极来控制电场,想方设法提高绝缘性能。然而,在550kV以上的高电压用套管、尤其1000kV以上的超高电压用套管中,其效果也到达极限,不得已通过使套管用绝缘管自身变粗,降低绝缘管表面的电场强度。但是,加粗套管用绝缘管会导致设备的大型化、重量增大,存在制造成本也升高之类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2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提供不加粗绝缘管自身而能提高耐电压特性的套管用绝缘管。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研究的结果发现,左右外部绝缘性能的绝缘管表面的电场分布通过对伞的前端形状下工夫而能够缓和,即使不进行成为导致设备的大型化的绝缘管主体部或伞的大型化,也能实现耐电压特性的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套管用绝缘管,其具备由大径伞和小径伞构成的阶梯伞,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大径伞的前端具备鼓出部,在将该鼓出部的垂直截面上的壁厚设为T,并将伞前端部的最小壁厚设为t时,t/T=0.6~0.8,并且垂直截面上的曲率半径R为5.5~11mm。此外,在此所说的垂直截面是指通过绝缘管的中心轴线的垂直截面。而且,壁厚T定义为:伞部上表面的截面线与前端鼓出部截面的圆弧相交的点上的圆弧的切线、与平行于上述切线且与鼓出部截面的圆弧的下侧接触的线之间的距离。
另外,如方案二所述,可以做成鼓出部的前端侧的垂直截面形状由曲率半径R为5.5~11mm的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构成的结构,或如方案三所述,做成鼓出部的前端侧的垂直截面形状由曲率半径R为5.5~11mm的上下的圆弧和该上下的圆弧的共同切线构成的结构。无论哪种场合,在将大径伞的直径设为D,并将小径伞的直径设为d时,优选D/d=1.1~1.8。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套管用绝缘管通过在电场强度最大的大径伞的前端形成上述特定形状的鼓出部,能够使绝缘管沿面的电场强度比现有品小。因此,不仅不进行绝缘管主体部或伞的大径化而能抑制施加运转电压时的空气中电晕放电,而且还能够提高相对于雷电冲击、断续脉冲等的过电压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形式的套管用绝缘管的伞形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套管用绝缘管的伞形状的剖视图,其中,t/T=0.6~0.8,R=5.5~1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套管用绝缘管的伞形状的剖视图,其中,t/T=0.6~0.8,R=5.5~11。
图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套管用绝缘管的场合的等位线图。
图中:1—大径伞,2—小径伞,3—除水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形成在现有形式的套管用绝缘管的外周面上的伞形状的剖视图,表示了伞直径不同的三种伞1、2、3。1是大径伞,2是直径比大径伞1小的小径伞,这些大径伞1与小径伞2以预定间距组合,构成阶梯伞。在将大径伞的直径设为D,将小径伞的直径设为d时,优选D/d=1.1~1.8。另外,3是被称为除水伞的最大径的伞,为了防止清洗水、雨水沿大径伞1、小径伞2的表面流下,一般以1m左右的间隔配置。
当在这种现有形式的套管用绝缘管的中心导体上施加1200kv时,相对于构成绝缘管的瓷器的介电常数是6.8,空气的介电常数是1,因此在伞的前端部,空气侧的电场高。在图1的场合,大径伞1的前端的电位梯度是2.15kV/mm,小径伞2的前端的电位梯度是1.75kV/mm,达到有可能产生空气中电晕的2.15kV/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2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英语划线器
- 下一篇:半自动印边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