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皱结构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2308.2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岱宁;孙友谊;张用吉;池慧娟;马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42 | 分类号: | H01L51/42;H01L51/46;H01L5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苏爱华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皱 结构 柔性 聚合物 太阳能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各种太阳能电池中,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转化效率较高、技术成熟,占领了目前绝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但是,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存在着诸多缺点,如成本高、能耗大、制作工艺复杂、非柔性、重量大、难以大面积制备等,从而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制作简单、易于大面积制造,且柔性好,像纸币一样可任意弯曲,可以被安装在几乎任何地方,包括房屋和车辆的顶部、窗户或玻璃面板,而且具有漂浮特性,使得其能够覆盖游泳池或水坝,减少蒸发,同时也产生能量,因此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目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通过设计和控制光活化层(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化学结构,已经获得约10.0%的光电转化效率,接近或超过柔性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但是较高光电转化效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力学稳定性较差,因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层合结构,且每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刚度、延展性及膨胀系数都不一样,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拉伸、弯曲或温差作用,容易引起功能层的断裂、裂纹产生与扩张及功能层间的脱粘等破坏。因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与力学稳定性多目标性能优化的矛盾成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2012年,Yueh-Lin Loo研究小组通过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施加预先应变,使功能层在柔性基底表面起皱形成褶皱形貌,从而使入射光在光活化层内发生散射,增加光活化层的光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相对传统平展形貌,提高约37%。另外,2012年,Zhenan Bao研究小组通过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柔性基底施加预应力后再旋涂功能层,预应力除去后,功能层同样在柔性基底表面起皱形成褶皱形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多次较大弯曲或拉伸形变量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基本不变,说明具有褶皱形貌功能层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由上分析可知,通过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施加预应变,使功能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柔性基底表面起皱,有望解决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与力学稳定性多目标性能优化矛盾的问题。但是目前该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低(<2.0%),根源在于设计的结构不合理,且制备过程复杂,选求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设计制备一种新结构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以实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与力学稳定性多目标性能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与力学稳定难以同时提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起皱结构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起皱结构,其功能层为长程有序的波导结构(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阴极、空穴传输层、两层光活化层、电子传输层和金属阳极;其中,所述阴极为柔性透明电极,光活化层包括电子给体材料和电子受体材料。
所述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阳极为金属Al、Ca、Mg、Li、Ag或In导电膜;电子传输层为LiF、TiO2、ZnO、CrOx、CuOx、Cs2CO3、CdSe、MoO3或In2S3膜;光活化层2为酞菁酮或聚噻吩类材料与PEDOT:PSS/石墨烯或富勒烯类粒子复合膜;光活化层1为酞菁酮或聚噻吩类材料与PEDOT:PSS/石墨烯或富勒烯粒子复合膜;空穴传输层为PEDOT:PSS、MoO3、NiO,CrOx、CrNx或WO3-V2O5膜;阴极为石墨烯/PEDOT:PSS复合膜。
所述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阳极的厚度为50nm~500nm;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nm~50nm;光活化层2的厚度为10nm~50nm,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质量比为1:1.01~1.5;光活化层1的厚度为150nm~250nm,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质量比为1.0:1.1~1.5;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nm~30nm;阴极的厚度为5nm~2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2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谷壳类淀粉完全生物降解环保材料
-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单筒望远镜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