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钾、钠、稀土高炉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02201.8 | 申请日: | 2013-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罗果萍;王艺慈;于文武;姜祺;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3C10/04 | 分类号: | C03C10/04 |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炉渣 玻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钾、钠、稀土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属于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高炉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按照我国年生铁产量46944万吨计算,产渣量可达14000万吨。因此,做好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是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实现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目前, 国内高炉渣主要用于生产附加值较低的水泥和矿渣微粉。
作为高强、高档、高附加值的微晶玻璃, 在建筑、装饰和工业上作耐磨、耐腐、耐高温、电绝缘等材料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建筑微晶玻璃其原始玻璃组成与高炉渣组成相近,基本上属于 CaO- MgO- Al2O3- SiO2 系统。国内外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 添加适当的辅助原料, 可以生产性能优良的矿渣微晶玻璃, 且生产过程无再次污染,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利用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对于提高钢铁废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微晶玻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在1966年开发出第一条辊压法制备矿渣微晶玻璃的工业化生产线。随后,世界各国都积极展开了矿渣微晶玻璃的研究开发。我国此研究起步较晚,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微晶玻璃原料成分的复杂性,工艺制度的局限性,产品性能及用途的多样性,迄今为止,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大部分仍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是针对冶金矿渣、粉煤灰、尾矿、赤泥或纯化工试剂制备微晶玻璃的情况,如:中国专利No.101323503A 公开了一种用含钛高炉渣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以含TiO2 14~29%的高炉渣为基础原料,适量引入硅质原料生成玻璃态物质,再添加发泡剂、稳泡剂、助熔剂,并以特定热处理制度制备微晶泡沫玻璃,本发明将含TiO2的高炉废渣充分应用在制备泡沫玻璃领域,使其变废为宝。
中国专利No.101259987A 公开了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将高炉渣粉碎后过筛,掺入0~10 Wt%的长石和0~5Wt%的锆英石制得混合粉料,然后球磨混合制成浆料,浆料干燥后加入粘结剂造粒,直接压片晶化烧结成微晶玻璃。
中国专利 No.1613806A 公开了一种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基础玻璃的质量分数组成为:SiO2 50~60%,Al2O3 6~9%,CaO 11~13%,MgO 3~8%,K2O+Na2O 3~8%,FeO+Fe2O3 2~8%,以Ti02和Cr203作晶核剂,Ti02含量为2~4%, Cr203含量为1~2%,制得主晶相为透辉石,次晶相为硅灰石,抗折强度为90~120MPa的微晶玻璃。此发明由于采用金属尾矿作原料,含铁氧化物较多,微晶玻璃颜色较深。
中国专利No.101328021A 公开了一种多孔微晶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以粉煤灰、稀选尾矿为原料,用水淬法,制备出CaO-MgO-A12O3-SiO2系统的玻璃粉末,并添加造孔剂,制备出以开口气孔为主的多孔微晶玻璃。此方法利用了稀选尾矿中的稀土、铌、萤石可作为复合晶核剂,促进玻璃的核化和晶化的作用,制得满足不同过滤对象的、气孔率和孔径分布可调的高强度的连通气孔的多孔微晶玻璃。
中国专利No.101774762A公开了一种用铅锌冶炼渣制造黑色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玻璃成分原料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配比组成:铅锌冶炼渣40~60份,石英21~35份,石灰石20~27份,纯碱3.5~4份,氧化锌2~3.5份,碳酸钡3~5份,氧化铁2~5.2份,二氧化锰0~0.5份,氧化镍0~0.2份,氧化钴0~0.05份。其制备方法是先将原料熔融成玻璃液,玻璃液直接流入水中水淬冷却成为玻璃颗粒料,然后将玻璃颗粒料平铺在耐火模具中进行晶化,晶化温度为1040~1060℃,即制得黑色微晶玻璃,其抗弯强度为46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2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电压耐压试验接线支架
- 下一篇:一种轻烃自动进样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