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节能熔炼炉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1708.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0 | 分类号: | F27B14/00;F27B14/14;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节能 熔炼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熔炼设备,特别是蓄热式节能熔炼炉。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铝冶炼和铝型材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铝合金型材就是铝棒通过热熔、挤压,从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铝合金熔炼中存在许多困难,首先,相对于其他金属,铝有较高的比热容及熔化潜热,其次,铝的黑度很小且高温时极易被氧化,对于铝合金的工业熔炼,国内外铝熔炼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反射式熔炼炉,其次还有感应式熔炼炉和坩埚式熔炼炉。这几种炉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耗能量高,能源利用率低,而且铝液的品质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
中国专利申请号:00219395.7公开了一种熔炼炉,其结构具有熔化炉和保温炉,熔化炉下部具有两个熔沟,熔沟的中间具有铁芯、一次线圈和水套,采用这种结构的熔炼炉,工作过程能保持三相平衡,可避免停炉后再开炉时断沟事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但其缺点是在熔炼金属过程中,炉内杂质无法排除,熔融的液态金属的品质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源燃烧效率高、改善铝液的品质、高温铝液对炉壁的冲击力小和环保的蓄热式节能熔炼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蓄热式节能熔炼炉,它包括熔炼炉本体、蓄热装置A、蓄热装置B、四通换向阀、鼓风机和烟雾处理装置,熔炼炉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墙,隔墙将熔炼炉本体内部空间分割成熔化区和加热区,熔炼炉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蓄热装置A和蓄热装置B,蓄热装置A与蓄热器烧嘴A的一端相连,蓄热器烧嘴A的另一端与熔炼炉本体的内部连通,蓄热装置B与蓄热器烧嘴B的一端相连,蓄热器烧嘴B的另一端与熔炼炉本体的内部连通,蓄热器烧嘴A和蓄热器烧嘴B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燃气管A和燃气管B,蓄热装置A和蓄热装置B的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的两个开口连接,四通换向阀与鼓风机通过管道相连,四通换向阀的出口处连接有排烟管,在排烟管上设置有烟雾处理装置;熔炼炉本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加料口A和加料口B,熔炼炉本体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A和出料口B。
所述的燃气管A和燃气管B上分别设置有阀门A和阀门B。
所述的蓄热器烧嘴A和蓄热器烧嘴B均为圆筒结构,且蓄热器烧嘴A和蓄热器烧嘴B分别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
所述的加料口A和加料口B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
所述的出料口A和出料口B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
所述的隔墙为开放式结构,隔墙的开放端为纺锤体弧形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当其中一个蓄热装置作为加热装置时,另一个蓄热装置则成为排烟口并且进行蓄能,当热量蓄足后,两个蓄热装置对换功能,节省燃气能源70%以上,大幅度提高了燃烧效率。
2、两个蓄热装置相互转换,使得炉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炉内温度稳定,铝液在炉内熔炼彻底,且专门设置有扒渣口,铝液中的杂质能及时排出,有效地改善铝液的质量。
3、蓄热器烧嘴与炉壁斜向设置,蓄热器烧嘴的轴线与水平线的角度范围为15°~20°,燃气进入熔炼炉本体后,炉内铝液不会形成漩涡,对炉壁的冲刷力小,能提高熔炼炉的使用寿命。
4、在排烟管上设置有烟雾处理装置,将从熔炼炉内部排出的废气、废烟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出,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 为以蓄热装置A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以蓄热装置B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熔炼炉本体,2-蓄热装置A,3-蓄热器烧嘴A,4-蓄热装置B,5-蓄热器烧嘴B,6-四通换向阀,7-鼓风机,8-燃气管A,9-阀门A,10-燃气管B,11-阀门B,12-隔墙,13-排烟管,14-烟雾处理装置,15-加料口A,16-加料口B,17-出料口A,18-出料口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