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1228.5 | 申请日: | 2013-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民;程秀兰;侯彩玲;黄伟东;王跃;张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00 | 分类号: | G01N1/00;G01N1/28;G01N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复合物 分离 收集 方法 | ||
1.一种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一内部有溶液通道的流室,该流室溶液通道上游设有进样口和电泳缓冲液填充口,流室溶液通道下游有目的复合物收集口和空微纳米珠出口;
第二步,将连接单根多聚物分子的单个微纳米珠和空微纳米珠的混合物从进样口注入流室,同时将电泳缓冲液从电泳缓冲液填充口注入流室;混合物和电泳缓冲液同时沿着流室的溶液通道流向下游,电泳缓冲液设为鞘流液方式或者侧流液方式,即在溶液通道的四周或一侧填充,从而在混合物液流的四周形成屏蔽;
第三步,在流室溶液通道下游两侧、目的复合物收集口和空微纳米珠出口上游设有电极连接通道,在电极连接通道处安装正、负电极对,正极与目的复合物收集口位于同一侧,负极与空微纳米珠出口位于另一侧;正、负电极连接连续直流电源或单极性矩形脉冲电源;
第四步,混合物样品流和电泳缓冲液在流经电极对形成的电场时,连接单根多聚物分子的单个微纳米珠因携带净负电荷,在外加电场力作用下进入通往目的复合物收集口的液流并最终进入容器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空微纳米珠不携带电荷,则从空微纳米珠出口流出,进入空微纳米珠收集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珠,是单分子多聚物运载工具,其材质是硅、磁性材料或多聚物,其直径在纳米至微米量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多聚物分子,是核酸、核酸与蛋白质以及核酸与人工合成的肽核酸多聚物分子连接后的嵌合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样口和电泳缓冲液填充口采用进样控制器控制进样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正极和负极间的外加电场,采用连续直流电源或单极性矩形脉冲电源,将目的复合物牵引至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所需的连续直流电源的电压和单极性矩形脉冲电源的电脉冲参数,通过计算得到,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复合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合物样品,是荧光分子标记的多聚物一端连接的活性基团与微纳米珠包被的活性基团发生连接反应后的产物,当包被微纳米珠表面的活性基团呈酸性或碱性时,完成连接反应后,用能与之中和的试剂将微纳米珠表面钝化,使微纳米珠表面不携带电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2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