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压缩气体供给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1120.6 | 申请日: | 2013-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藤冈完;宇波厚;松崎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耐思特岩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气体 供给 单元 装置 它们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其具备多个压缩机、对该压缩机的喷出气体进行积存的积存罐、从该积存罐将压缩气体向需要目的地供给的压缩气体供给管、检测该积存罐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基于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控制各压缩机的运转,
所述压缩气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压缩机的运转状态量的运转状态量传感器;
检测各压缩机的消耗电力的电力传感器;
控制各压缩机的运转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在所述运转状态量传感器的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判定为该压缩机异常的机构、根据所述电力传感器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来算出各压缩机的有效负载的机构、及根据算出的有效负载的运转时间的平均值来推定各压缩机的维护时期的推定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算出的各压缩机的所述有效负载,以实现各压缩机的负载的均匀化的方式控制各压缩机的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有效负载算出机构是根据预先测定的测定值来求出所述电力传感器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有效负载的相关映射,并根据该相关映射来求出压缩机的有效负载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状态量传感器包括:检测压缩机周围的大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各压缩机的运转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的判定机构是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超过阈值时,判定为该压缩机异常的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状态量传感器是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喷出气体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的判定机构是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超过阈值时,判定为该压缩机异常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压缩机具有能够控制转速的变换器装置,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以实现各压缩机的负载的均匀化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变换器装置。
6.一种压缩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分离的场所配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压缩气体供给单元,所述压缩气体供给装置还具备中央控制装置,该中央控制装置能够与该压缩气体供给单元以无线访问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具备对从所述多个压缩气体供给单元接收到的检测值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机构、根据累积于该存储机构的检测值数据和实际的压缩机的异常发生结果来修正所述阈值的修正机构,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并且通过修正后的阈值来控制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
7.一种压缩气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分离的场所配置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压缩气体供给单元,所述压缩气体供给装置还具备:中央控制装置,其能够与该压缩气体供给单元以无线访问方式进行数据通信;连接管,其将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的所述压缩气体供给管彼此连接;开闭阀,其设于该连接管,
通过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多个压缩气体供给单元接收到的积存罐的压力检测值,对所述开闭阀进行远程控制。
8.一种压缩气体供给单元的控制方法,所述压缩气体供给单元将多个压缩机的喷出气体暂时积存于积存罐,从该积存罐将压缩气体向需要目的地供给,并检测该积存罐的压力,基于该压力检测值来控制各压缩机的运转,
所述压缩气体供给单元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多个压缩机的运转状态量,在其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判定为该压缩机异常的第一工序;
检测各压缩机的消耗电力及所述积存罐的内部压力,根据这些检测值来算出各压缩机的有效负载,根据算出的有效负载的运转时间的平均值来推定各压缩机的维护时期的第二工序;
基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算出的各压缩机的有效负载,以实现各压缩机的有效负载的均匀化的方式控制各压缩机的运转的第三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序是检测压缩机周围的大气温度及各压缩机的运转温度,在这些检测值之差超过阈值时,判定为该压缩机异常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耐思特岩田株式会社,未经阿耐思特岩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1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