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字折叠三轮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00296.X | 申请日: | 2013-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晨旭 |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M9/06;B62J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5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三轮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双前转向轮三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与二轮自行车相比,双前轮转向单后轮驱动的有座椅的三轮自行车更舒适平稳有利于长距离行驶,但不便于存放或携带,已公知的可折叠的双前转向轮三轮自行车如申请号200410079952.3的发明专利“一种双操纵杆双前转向轮可折叠的三轮自行车”,虽然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自行车,但存在结构较复杂、座椅不够舒适和仅适用往复摆动式驱动装置的缺陷与限制,且由于二前轮的间距不能改变,不能兼顾折叠后二前轮的间距宜小和使用时尤其在横向坡面上二前轮间距宜较大以致不易侧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使用普通自行车驱动装置、具有较舒适的座椅,能以简单动作折叠的双前转向轮三轮自行车,并且所述的三轮自行车折叠后二前轮的间距比展开时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底杆的后端与装有后轮的后轮架的前端通过中轴铰接在一起,使得后轮架能绕中轴旋转向底杆折叠,同时一个连接杆的前端铰接在底杆上,连接杆的后端通过一个弹簧插销与后轮架连接,当弹簧插销锁紧时底杆和后轮架相对固定。在底杆中后部的左右侧各铰接一个前轮架,前轮架的外端有一个转向轴承套管,二根操纵杆穿过各自的转向轴承套管并通过转向轴承与转向轴承套管成同轴安装,每根操纵杆下端外侧均与一个前轮轴成直角连接,二个前轮通过前轮轴承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前轮轴上,每个前轮架的中部均与一个支杆的外端铰接,二个支杆的内端均铰接在一个支杆座的二侧,支杆座安装在底杆上并可以在底杆上前后移动,当支杆座向前移动至极限位时二侧的支杆将左右前轮架撑开至二前轮的间距最大,反之当支杆座向后移动时二前轮架的外端向中间靠拢,座椅包括座椅面和座椅背,座椅面由安装在底杆上的左右二根座椅面侧杆和座椅面蒙皮构成,座椅背由安装在后轮架的前斜杆上的左右二根座椅背侧杆和座椅背蒙皮构成。底杆前端装有挡管和过渡轴,曲柄支持杆铰接在过渡轴上并有安装在过渡轴前的挡管上的螺杆支撑,曲柄支持杆前端装有驱动曲柄和脚蹬,传动装置由三级传动链构成,过渡轴上装有过渡链轮组,前传动链连接驱动曲柄上的前链轮和过渡链轮组的初级链轮,中链轮组通过中轴承安装在中轴上,中传动链连接过渡链轮组的次级链轮和中链轮组的初级链轮,后传动链连接中链轮组的次级链轮和后轮轴上的飞轮。前轮架的转向轴承套管和操纵杆间有一个转向同步器,转向同步器有一个钢丝套管架和一个可与钢丝套管架作相对移动的活动构件分别固定在转向轴承套管和操纵杆上,钢丝套管架二端的钢丝套管中的牵引钢丝连接左右二个转向同步器的活动构件的钢丝夹使其中一个操纵杆带动前轮的转向动作同步传递给另一个操纵杆及前轮。前轮和后轮均装有制动装置。
由于采用底杆与后轮架铰接并用连接杆固定和在底杆上安装可移动的支杆座使支杆形成对二个前轮架的人字形可折叠支撑以及用操纵杆直接控制前轮转向并使用普通的自行车驱动装置,简化了所述可折叠的三轮自行车的结构;由座椅面和座椅背构成的座椅可以在折叠后可容许的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做得比较舒适;所述折叠方式使前轮的间距折叠后可以缩小,满足了折叠后有较小的宽度和展开后能较稳定地在有横向坡度的路面上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支杆与支杆座的俯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支杆与支杆座的前视图。
图4-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支杆座的滑槽与滑块侧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转向同步器的侧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转向同步器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底杆与座椅面侧杆的局部侧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底杆与座椅面侧杆的局部前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底杆与后轮架连接处的侧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轮架端部的俯视图。
图8-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轮架端部的侧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前轮架及摆动装置前视图。
图9-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前轮架及摆动装置俯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转向同步器的侧视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转向同步器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晨旭,未经胡晨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02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