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9685.5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桥;孟润杰;张小风;马志强;韩秀英;赵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36 | 分类号: | A01N43/36;A01N37/36;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的适用单一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间隔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病原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特点。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双炔酰菌胺为羧酸酰胺类杀菌剂,该类杀菌剂是一种结构新颖的药剂,通过抑制病菌磷酯的合成干扰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杀死病菌的作用[1-3]。羧酸酰胺类杀菌剂还包括烯酰吗啉、氟吗啉和苯噻菌胺等,常与代森锰锌和福美双等药剂混用,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瓜类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等卵菌病害及治理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双炔酰菌胺商品化的产品为250g/L双炔酰菌胺SC,其对绝大数由卵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其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对叶片起保护作用。该产品于2006年在奥地利和韩国获得全球首次批准,并于2007年上市。该产品于2007年11月在我国获得登记,目前已获得登记的国家有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哥伦比亚、新两兰、法国、意大利和巴两也将引入该产品。该产品对鱼、鸟、蜜蜂、家蚕均为低毒。250g/L双炔酰菌胺SC在中国登记用于防治辣椒疫病、荔枝霜疫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和两瓜疫病[4-7]。
咯菌腈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吡咯类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病原真菌渗透信号传导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组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导致菌体中的甘油等多醇类增加,从而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及菌丝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8]。吡咯类杀菌剂是由假单胞菌属产生的硝吡咯类抗生素的衍生物开发的一类新型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9,10],主要包括咯菌腈、拌种咯和氟酰亚胺三个品种,该类杀菌剂由于高效、安全、低用量等特性,被美国环保局评为零风险产品[11]。据报道,咯菌腈对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12]、丝核菌(Rhizoctonia spp.)[13]、链格孢(Alternaria spp.)[14]等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咯菌腈在我国主要通过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防治植物病害,但近两年来咯菌腈被先正达公司开发为可湿性粉剂,用来喷雾防治番茄或花卉灰霉病,并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15]。
黄瓜根腐病往往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如镰孢霉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拟茎点霉根腐病菌(Phomopsis sp)、腐霉根腐病菌(Pythium myriotylum)及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等,均使用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3%恶霉·甲霜水剂650倍液灌根。此外,镰孢霉根腐病和拟茎点霉根腐病还可用12.5%多菌灵可溶性粉剂250倍液、6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腐霉根腐病及疫霉根腐病还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灌根。灌根时每株用量200毫升左右,必要时再灌一两次。上述药剂防治效果往往很差,生产中亟待研制出新型高效药剂,提高其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至今尚未见利用双炔酰菌胺和咯菌腈研制混剂防治黄瓜霜霉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蔬菜灰霉病以及黄瓜根腐病和辣椒疫病等病害的报道。
参考文献:
[1]FRAC.CAA working group reports[EB/OL].(2007).Http://www.frac.info.
[2]Kuhn P J,Pitt D,Lee S A,et al.Effects of dimethomorph on the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Phytophthora[J].Mycol Res,1991,95:333-3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6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房间新风冷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