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湿度应用的大直径流经基尔式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9475.6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T.L.沃特金斯;Z.J.斯奈德;T.A.科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湿度 应用 直径 流经 基尔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在涡轮发电装置和开发试验涡轮中使用的仪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高湿度条件下有效的总压力探测器。
背景技术
总压力探测器通常用于在流体环境中测量总压力,在该流体环境中,流动方向是未知的或者随操作条件变化。基尔式探测器具有直流经设计,并且典型地安装在柱形耙(rake)杆上。这些探测器横跨流动路径装配在各个径向位置处,并且压力管道定路线穿过耙杆至变换器,在该变换器中,压力测量结果转化成用于发送至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
基尔式探测器为皮托式探测器,但是具有护罩以保护压力管道。护罩使探测器对一定范围的偏航和俯仰角不敏感,这是因为流在其进入探测器时变直。在执行测试期间,基尔式探测器有时安装在例如低压蒸汽涡轮区段的排出管中,以测量离开末级轮叶列的总压力分布。美国专利No.4,433,584公开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在涡轮区段下游的耙上的多个基尔式探测器。
然而,在湿蒸汽环境中测量总压力通常被水腿在压力管道中的发展妨碍。由于压力管道的较长长度,故水腿的长度通常为未知的。在不具有该信息的情况下,不可以重新计算正确的压力测量结果。形成水腿的确切机制为未知的,但是一个理论为,湿蒸汽冲击压力管道,并且被迫进入管道。干空气通常用于吹扫潮湿的压力管道,但是将大量空气添加于排出管的效果也可影响压力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将合乎需要的是,开发如下机构,其更有效地防止湿气在压力管道中的积累和水腿的伴随形成。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探测器,其包括具有远程发送末端的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延伸穿过端部敞开的护罩,其中,护罩具有至少大约0.375英寸至0.50英寸的直径,并且其中,端部敞开的护罩的前端形成有接近远程感测末端的至少两个排放孔口。
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涡轮入口或排出管中使用的压力探测器组件,其包括适合于大致径向地延伸到入口或排出管中的耙杆;以及附接于耙杆的至少一个压力探测器;其中,压力探测器包括护罩;压力管道具有远程发送末端,压力管道延伸穿过护罩,并且其中,护罩具有至少大约0.375英寸至0.50英寸的直径,并且其中,护罩的前端形成有接近远程感测末端的至少两个排放孔口。
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涡轮入口或排出管中使用的压力探测器组件,其包括适合于大致径向地延伸到入口或排出管中的耙杆;附接于耙杆的至少一个压力探测器;其中,压力探测器包括压力管道,其具有背对涡轮入口或排出管内的流动方向的远程发送末端,压力管道延伸穿过端部敞开的护罩,其中,端部敞开的护罩具有至少大约0.375英寸至0.50英寸的直径,并且其中,端部敞开的护罩的前端形成有接近远程感测末端的至少两个排放孔口,至少两个排放孔口具有大约0.20英寸至0.25英寸之间的直径。
现在将结合下面标识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已知设计并示出位于涡轮区段下游的多个压力探测器的涡轮末级的局部截面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总压力探测器的部分地剖开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压力探测器的平面图;
图4为与图2和图3隔离的探测器护罩的透视图;
图5为图4中示出的压力探测器的前端视图;
图6为安装在仪器耙中的如图2至5所示的探测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7为从图6截取但来自不同视角的放大详图。
部件列表
10涡轮区段
12流动路径
14定子组件
16转子组件
18转子盘
20轮叶
22外壳体
24定子支柱
26压力探测器
28变换器
30压力管路
32探测器
34压力管道
36感测末端
38护罩
40孔口
42,44排放孔
46前开口
48后端
50耙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