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872.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先国 |
主分类号: | G01F1/44 | 分类号: | G01F1/4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阀 文丘里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丘里管,尤其涉及了一种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
背景技术
文丘里管,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大管径流体的控制与计量,具有使用范围广、安装方便、便于长期维护等特点。但是,在设计上缺乏安全方面的保障,容易出现因压力过大出现爆裂,甚至是爆炸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文丘里管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爆炸这个缺点,提出了一种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包括管体,管体内部分为入口段、吸附腔、收缩段、喉部和扩散段,在管体内部设有安全阀。
作为优选,安全阀在入口段上并且靠近收缩段,安全阀包括安全阀入口和安全阀出口,安全阀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安全阀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活塞接触。安全阀用来缓解管内压力。
作为优选,安全阀内壁的上段部分为网孔状。压力将流体压到上段部分后,流体可以通过上段部分网状结构流出,减小压力。
作为优选,喉部两端分别设置左过渡段与右过渡段,左过渡段与右过渡段与圆锥收缩管和圆锥扩散管固定连接配合。左过渡段和右过渡段可以保护喉部在安装的时候不会变形,当流体通过时,可以减缓喉部所受的压力,从而保证了吸附腔计量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喉部与吸附腔连接。随着管体内截面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增大,流速也随之变大,吸附腔的进口内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周围空气被吸入管内,随着压缩空气一起流进扩散管体内增加气体的流速。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文丘里管内部入口段和收缩段压力正常时,活塞被弹簧顶在安全阀的入口处,使流体无法进入安全阀,整个文丘里管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当文丘里管内部入口段和收缩段压力过大时,活塞就会被流体逐渐压向安全阀顶部的方向。当活塞被压至网孔状内壁部分时,流体就会从网孔中逐渐溢出,再从安全阀出口流向外部,达到了减压的效果,防止了爆裂、
甚至爆炸情况的出现,起到了安全保障的功能。当文丘里管内部压力恢复正常时,活塞又会被弹簧的弹力重新压会安全阀的入口处,使整个文丘里管恢复到正常工作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安全阀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入口段、2—吸附腔、3—收缩段、4—扩散段、5—安全阀、51—活塞、52—弹簧、53—安全阀入口、54—安全阀出口、6—管体、7—喉部、8—收缩管、9—扩散管、10—左过渡段、11—网孔、12—上段部分、13—右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带安全阀的文丘里管,包括管体6,管体6内部分为入口段1、吸附腔2、收缩段3、喉部7和扩散段4,在管体6内部设有安全阀5。
安全阀5包括安全阀入口53和安全阀出口54,安全阀5内部有弹簧52,弹簧52一端与安全阀5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活塞51接触,安全阀5内壁的上段部分12为网孔11。喉部7两端分别设置左过渡段10与右过渡段13,左过渡段10与右过渡段13与圆锥收缩管8和圆锥扩散管9固定连接配合。左过渡段和右过渡段可以保护喉部在安装的时候不会变形,当流体通过时,可以减缓喉部所受的压力,从而保证了吸附腔计量的准确性。喉部7与吸附腔2连接,随着管体1内截面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增大,流速也随之变大,吸附腔2的进口内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周围空气被吸入管体1内,随着压缩空气一起流进扩散管9内增加气体的流速。
正常工作状态:
流体从外部进入文丘里管,先到达管体6内部的入口段1,再经过收缩段3。管体6内部入口段1和收缩段3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时,安全阀5部分未参与工作,活塞51被弹簧52的弹力压在安全阀5的安全阀入口53的位置,使流体无法进入安全阀5。在收缩段3到喉部7随着口径尺寸的逐渐减小,流体也随之由粗变细,同时在入口段1的压力作用下,流体的流速就逐渐增大。当流体从收缩段3出去时,在喉部7附近存在高低压差,从而带动附近的气体流向扩散段4,致使吸附腔2内形成真空状态,使吸附腔2产生吸附的能力。
管内压力过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先国,未经刘先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考虑冲击负荷的故障录波装置
- 下一篇:一种UOE焊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