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855.8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丕宁;方忠有;朱辉;孙仲秋;温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频率 器件 通道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频率器件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频率器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频率器件的振荡信号通过SMA射频线传输至频率计而进行采样测试,对于频率超过100MHZ的高频频率信号而言,信号的传输受阻抗匹配、电磁干扰、传输介质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失真、衰减或者串扰的情况,所以在测试过程中,一般用缩短射频线长度的方法来实现对高频频率器件的测试,实际上,尽管缩短了信号的传输距离,但是受射频线材质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依然存在易失真、易衰减、抗干扰能力弱的缺陷,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使得高频频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传输线材质的影响,避免失真、衰减和串扰的情况出现,且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其包括有一计算机、一频率计及至少一层测试架,每层测试架上设有一器件测试板及一测试控制板,所述器件测试板包括有多个器件座,所述测试控制板包括有一4514译码器及多个分频选通器,所述计算机发送选位指令至4514译码器的选位端,4514译码器的多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多个分频选通器的控制端,多个器件座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多个分频选通器的输入端,多个分频选通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半钢线相互连接后再连接至频率计的输入端,频率计将测试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计算机。
优选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有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为器件座供电,该直流电压是0V~30V连续可调电压,所述直流电源还输出5V直流电压为测试控制板供电。
优选地,每个器件测试板上设有16个器件座,每个测试控制板包括有16个分频选通器。
优选地,多个分频选通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半钢线相互连接后再通过一SMA射频接口而连接至频率计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半钢线的屏蔽层与测试控制板共地。
优选地,所述频率计通过GPIB接口而连接至计算机。
一种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整机上电,以令多个器件座上的高频频率器件起振;步骤S102,计算机将选位指令发送至测试控制板,以令多个分频选通器之一触发,并将其输入信号按预设的分频系数进行分频处理后经由输出端输出至频率计;步骤S103,频率计将其输入信号按所述分频系数进行倍频还原,并对还原后的信号进行测试;步骤S104,频率计将测试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计算机,且由计算机保存至数据库;步骤S105,计算机输出下一高频频率器件所对应的选位指令,重复步骤S102至步骤S104,直至器件测试板内的多个高频频率器件全部测试完成。
本发明公开的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中,由于高频频率器件所输出的高频信号依次经过分频处理、传输和倍频处理,使得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低的频率,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输,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传输线缆采用了屏蔽性能优良的半钢线,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失真、衰减和串扰的情况出现。另外,多个高频频率器件的频率取样工作,均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而自动执行的,所以无需手动测试和记录,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测试。结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高频频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传输线材质的影响,避免了失真、衰减和串扰的情况出现,且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还具有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高频频率器件多通道测试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为器件测试板和测试控制板的电路框图。
图3为4514译码器的引脚图。
图4为分频选通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