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248.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正龙;刘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鱼 生态 工厂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亲鱼培育采用室外土池培育,亲鱼培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很难做到繁育的可控性,不利于培育出健康优质的种鱼,另外人工繁育后亲鱼会很快受伤死亡,在如今长江刀鱼野生资源极度濒危的情况下,这种长江刀鱼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方法不利于长江刀鱼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既可以控制亲鱼培育性腺成熟度,又能使亲鱼人工繁殖后仍能存活,用于下一周期的人工繁育,因此需要研究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技术,以避免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
本发明的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生态产卵池
建立一个生态产卵池,深1.5m,宽28m,长100m,用20目的柔软栏网隔出其中1/4面积作为亲鱼培育池,其中一角安装有射流泵,用于向其中一边冲流水,控制水流速度为1m/s;亲鱼培育池中设有一个产卵床,所述的产卵床包括一个生物浮床,所述的生物浮床悬浮离水面0.8-1.0m,生物浮床下面铺垫有10cm厚的细泥沙,上面栽培有水生植物;生态产卵池中余下的3/4面积作为鱼苗培育池;所述的生态产卵池为沙质底水泥池壁,池上建双层保温大棚,水温设在10—25℃。
2)选择亲鱼
选择3-5龄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鳍条完整,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的亲鱼,雌鱼体重大于150g,雄鱼体重大于100g,于10—11月份选择同谱系,品质纯正,健康的亲鱼1500尾,雌、雄比为1:2。
3)生态产卵池处理
9月底~10月初对培育池进行消毒,用生石灰(75g/m2~100g/m2)或含有效氯27%~30%的漂白粉(10g/m2~15g/m2)全池泼洒消毒,浸泡一周,排干池塘水后再加注新水,水深1.5m,投放小球藻和有益菌群,并视藻类生长状况施用氮肥,促进藻类生长,培育5~7天,向水体投放轮虫、枝角类,培育5~7天,再向亲鱼培育池内投放长江青虾、糠虾等,保证亲鱼有足够鲜活饵料捕捉,发现生物饵料不足时应及时增投鲜活小虾。
4)生态产卵池水质管理
每3天定时监测溶氧、pH值、温度、氨氮、亚硝基氮,保持培育用水各项水质指标符合培育条件要求,根据水质变化情况,每5d~6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20%。
温度调控:从20℃降至15℃,保持一个多月,在繁殖季节再从15℃,逐渐升至20℃,每周升温2—4℃;
盐度调控:10月底从室外的淡水转入室内海水中培育,盐度由5‰逐步升高,每2天升高1‰,将盐度逐步调整到15‰,稳定盐度20天,以后逐步淡化,每2天下降0.5‰,逐步过渡到淡水;
溶氧调控:保持在7-9mg/L;
pH值调控:保持在7.5~8.5;
氨氮调控:保持在<0.5mg/L;
亚硝基氮调控:保持在<0.05mg/L;
流速调控:保持在1m/s,催产前2个月开始刺激,每天冲水5h,催产前20天每天冲水18h。
5)繁育管理
定期检查亲鱼培育情况和病害情况,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转池护养,不再用作亲鱼,亲鱼开始产卵3-7天后,利用灯光将鱼苗引诱到幼苗培育池,防止被亲鱼误食,当亲鱼开始产卵一个月后将亲鱼产卵池中的亲鱼转移到亲鱼培育池进行产后培育,将亲鱼产卵池与幼苗培育池中的拦网撤除,完成刀鱼生态工厂化繁育。
本发明的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人为模拟长江刀鱼生殖洄游规律,给亲本创造一个生态工厂化培育的洄游环境,通过人为控制水流、水温、光照强度和周期、渗透压等外界条件,加强鲜活饵料强化,使其亲本从体成熟达到性成熟,年年可以保存亲鱼,实现了刀鱼生态工厂化繁育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生态产卵池的剖面图。
其中,1为亲鱼培育池,2为鱼苗培育池,3为射流泵,4为生物产卵床,5为20目的柔软栏网,6为细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
本实施例的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生态产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生素类药物教学演练装置
- 下一篇:用溴钨灯和单色仪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