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订机穿孔刀具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8017.0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国富;胡仕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3P1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订 穿孔 刀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订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订机穿孔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图2,装订机穿孔刀具是装订机装订时用来打孔的刀具,现有的装订机穿孔刀具都是一体加工,加工时,首先,提供一定长度的圆管,然后通过机械在圆管的一端加工出刀柄1以及在另一端加工出外径比刀柄小的刀杆2,其中,刀杆2加工时,需要使用加工刀具在圆管的表面将多余的厚度切除,同时,需要通过加工刀具将刀杆2的内孔磨大,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导纸腔21,以及在刀杆的末端加工出锋利的刀刃22。
而为了使得刀杆获得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能,现有的装订机穿孔刀具整体都是由合金钢材料制成。
然而,现有的装订机穿孔刀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现有的装订机穿孔刀具整体都是采用合金圆钢直接加工而成,合金钢材料价格高,因此,使得制造的材料成本较高,故使得制造费用较高。
(2)由于工艺尺寸的要求,加工刀杆时,需要将多余的厚度切除,然而,由于刀杆的外径比刀柄的外径小很多,因此,需要切除较多的材料,如此,不但加工难度大,而且容易造成较多的材料浪费,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成本低、加工容易的装订机穿孔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订机穿孔刀具,其包括:管状的刀柄以及管状的刀杆;
所述刀柄内孔的一端设有装配腔;
所述刀杆具有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延伸形成的穿孔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穿孔部分别设有导纸腔,且所述穿孔部的末端设有刀刃,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装配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通过刀柄以及刀杆装配固定而成,而不是一体加工而成,因此,刀柄与刀杆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其中,刀柄可采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成本。
(2)刀杆加工时,可直接使用现有的外径比较小的管材,因此无需切除较多的材料,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材料的浪费,使得制造成本减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的难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订机穿孔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工刀柄,加工刀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圆管,在圆管内孔的一端加工装配腔;
加工刀杆,加工刀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外径比所述第一圆管外径小的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具有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延伸形成的穿孔部,通过加工刀在安装部与穿孔部的内孔加工形成导纸腔,以及在穿孔部的末端加工形成刀刃;
将刀杆的安装部固定于刀柄的装配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制造方法中,采用刀杆和刀柄分离加工,而不是一体加工,故刀柄与刀杆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其中,刀柄可采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成本。
(2)刀杆加工时,可直接使用现有的外径比较小的管材,因此无需切除较多的材料,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材料的浪费,使得制造成本减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装订机穿孔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的剖示图;
图6为图5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的部分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3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订机穿孔刀具,其包括:管状的刀柄1以及管状的刀杆2。
所述刀柄1由碳素钢材料制成,刀柄1的外径为9.7mm,刀柄1内孔的一端设有装配腔11,另一端设有直径比装配腔11直径小的出纸腔12。
所述刀杆2由合金钢材料制成,刀杆2具有安装部21以及自安装部21延伸形成的穿孔部22,所述安装部21以及穿孔部22分别设有导纸腔221,且穿孔部22的末端设有刀刃222,所述安装部21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装配腔11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
本发明装订机穿孔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刀柄1,加工刀柄1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提供由合金钢材料制成的第一圆管,然后,在第一圆管内孔的一端加工装配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絮凝剂混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