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制造行业管理系统的高效大规模事件侦测与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7877.2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斌;史海波;潘福成;胡国良;里鹏;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4 | 分类号: | G06Q50/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制造 行业管理 系统 高效 大规模 事件 侦测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行业的管理软件系统领域,采用计算机分布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大规模的并发事件侦测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制品数量巨大,且需要进行严格的批次、过程跟踪管理,整个生产线的活动(可抽象为一系列事件)具有较高的并发密度和逻辑复杂度。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效的事件侦测和处理能力。
在传统的方法中,事件的侦测与处理作为一个操作逻辑,顺序进行处理,会造成事件的阻塞,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
发明内容
针对制造行业管理系统中事件的侦测与处理实时性不强、顺序处理造成的处理速度慢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线程并发侦测事件,以异步委托的方式并行处理已触发的事件的大规模事件侦测与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制造行业管理系统的大规模事件侦测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生产活动抽象为若干生产事件,每个生产事件由一个侦测线程负责侦测,所述侦测线程具有不同的周期和与其对应生产事件相关联的参数属性;
当侦测的生产事件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侦测线程以异步委托的方式将生产事件委托给事件处理线程进行处理,并维护与客户端的连接通道,所述侦测的生产事件由客户端订阅或发送消息来启动触发进程;
按照指定的逻辑对生产事件进行处理,将生产事件处理结果通过已维护的对应连接通道通知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订阅的生产事件保存到客户端的事件处理记录表中。
所述事件处理记录表中的生产事件分为四类:侦测中、待处理、处理中、处理完毕,在系统启动时搜索处于待处理和处理中的生产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述事件处理记录表在更新时先缓冲到内存中,再由内存定期写入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所述事件的处理由服务器集群中的多个服务节点承担,每个服务节点承担不同的生产事件处理任务。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本方法中将事件侦测和处理分割成两个处理单元,事件的侦测与处理互不干扰,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性能。采用多线程侦测事件,事件触发以后利用异步委托技术进行事件处理,以回调的方式通知生产管理者,事件从产生到发送到订阅者控制在毫秒级,从而提高事件的侦测规模与处理效率,能够进行大规模、并发事件侦测与处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方法侦测事件以后,可替换现有的人工监测方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的系统框架图;
图2为每个服务节点的事件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的系统框架图,系统由服务端和客户端组成,客户端通过网络和服务端通信。
服务端对客户端是透明的,客户端向服务端订阅事件,根据需要将事件消息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处理已触发的事件,事件被处理完之后以回调的方式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务端为多节点构成的服务器群集系统。在群集内,各服务节点运行事件侦测与处理程序,每个服务节点承担不同的事件侦测与处理任务。客户端通过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技术向服务端订阅事件,服务端会维护这个WCF通道连接。客户端将事件消息发送到服务端某个服务节点,该服务节点将此条消息转发到群集内的所有服务节点。此消息事件会被承担该事件任务的服务节点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通过WCF回调给客户端。本发明能有效运用于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大规模事件的侦测与处理系统中。
图2所示为每个服务节点的事件处理流程图。客户端与服务端的交互过程以及每个服务节点的执行流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7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