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97192.8 | 申请日: | 2013-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是玉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1D8/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奥氏体 不锈钢 锻件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件及其生产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不锈钢发展有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不锈钢使用领域的扩大、品种不断增加,其使用性能也在扩展,使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不锈钢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随着铬和钼含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材料热稳定性和焊后以及热加工、热成型塑性、韧性和耐蚀性的劣化问题。过去对不锈钢锻造成型组织结构控制国内研究较多,但对于锻造制坯轧制成型即锻轧成型工艺组织晶粒度控制研究较少。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很高的耐蚀性,良好的冷加工性和良好的韧性、塑性、焊接性和无磁性,但一般强度较低,抗拉强度和高屈服强度无法有效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及其生产工艺,可以使不锈钢锻件获得细小、完整及高位错密度的奥氏体组织,从而获得良好的耐蚀性、冷加工性和韧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高屈服强度。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其化学成分重百分比为:C:0.1~0.3%,Si:0.6~0.8%,Mn:0.9~1.1%,P:<0.015%,S:<0.005%,Cr:18.6~18.8%,Ni:9.4~9.6%,Mo:0.1~0.3%,Nb:0.06~0.08%,V:0.07~0.09%,Ti:0.005~0.007%,B:0.005~0.007%,Al:0.007~0.009%,镧系稀土:0.007~0.009%,余量为Fe。
上述镧系稀土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镧:25-40%,铈:6-15%,铕:5-10%,铽:10-13%,钆:10-22%,镨:5-9%,钬:4-9%,铒:2-10%,其余镧系元素:1-2%,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本发明主要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
硼和稀土元素: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成分中加入适量的硼,硼元素可以偏聚于奥氏体晶界缺陷处,可显著提高热加工性能和韧性,但同时发硼的含量不能过多,超过0.007%后会形成各种对热加工性能和韧性不利的含B析出相,但含量0.007%的硼又不足以全部偏聚于奥氏体晶界缺陷处,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可以进一步偏聚于奥氏体晶界及其它晶体缺陷处,与硼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使奥氏体组织更为完整,晶体缺陷大大降低,热加工性能和韧性进一步提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铌:轧制过程中固溶于奥氏体中的Nb和形变诱导析出碳氮化铌粒子显著提高奥氏体未再结晶温度,Nb是获得薄饼状未再结晶奥氏体的最有效元素,固溶于奥氏体的Nb还能够提高淬透性,回火过程中沉淀析出的碳氮化铌粒子具有沉淀强化作用,由于稀土元素的存在,防止破坏稀土元素的作用,Nb含量应控制在0.06~0.08%,低于0.06%铌的上述作用不明显,高于0.08,则妨碍稀土元素的修补作用。
钛:本发明中加入少量Ti是为了形成纳米级尺寸的TiN粒子,可以细化铸坯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Ti含量应控制在0.005~0.007%,低于0.005%所形成TiN数量较少,细化晶粒作用很小;Ti含量较高将形成微米级尺寸的液析TiN,不仅不能起到细化晶粒作用,而且对铸件韧性有害。
上述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生产工艺,按以下工序进行:选材—下料—加热—锻造—热处理—轧环—回火—冷却—理化检验—超声波探伤—清洁—包装;
加热工序中,加热温度为1110-1130℃,时间为1-5小时;
热处理工序中,采用分段加热,第一段加热温度为750-770℃,到温后保温6-9min,第二段加热温度为660-690℃,到温后保温12-15min;
轧环工序中,开轧温度880-980℃,终轧温度为750-880℃,轧后直接淬火冷却,冷速16-18℃/s,终冷温度250-270℃;
回火工序中,回火加热温度为450-650℃,保温时间20-100min;
冷却工序中:采用水冷与空冷结合,先采用水冷以1-3℃/s的冷却速率将锻件水冷至450-470℃,然后空冷至400-430℃,再采用水冷以4-5℃/s的冷却速率将锻件水冷至300-350℃,再采用水冷以1-2℃/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
以上工序中:选材、下料、锻造、理化检验、超声波探伤、清洁和包装都使用现有常用工艺。
本发明铸坯锻造前的加热工序,可以控制奥氏体化温度,高于微合金元素Nb、V的全固溶温度但低于奥氏体发生反常晶粒长大温度,获得细小均匀的原始奥氏体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7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单向风机用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换卷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