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刻机光瞳整形光学系统及产生离轴照明模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6140.9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方;朱菁;黄惠杰;宋强;杨宝喜;陈明;曾爱军;黄立华;胡中华;肖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G02B2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刻 机光瞳 整形 光学系统 产生 照明 模式 方法 | ||
1.一种光刻机光瞳整形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模式产生单元(1)、可旋转波片(2)、偏振分光单元(3)、环一产生单元(4)和环二产生单元(5),所述模式产生单元(1)由衍射光学元件(101)和变焦准直镜组(102)组成,更换不同的衍射光学元件(101)以分别实现传统照明、二极照明和四极照明模式;所述的环一产生单元(4)由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01)、第一凸锥形镜(402)和第一可动反射镜(403)组成;所述环二产生单元(5)由第二四分之一波片(501)、第二凸锥形镜(502)和第二可动反射镜(503)组成;上述元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
沿z轴正方向依次为衍射光学元件(101)、变焦准直镜组(102)、可旋转波片(2)、偏振分光单元(3)、第一四分之一波片(401)、第一凸锥形镜(402)、第一可动反射镜(403),所述第一凸锥形镜(402)的锥尖正对着所述第一可动反射镜(403),所述第一可动反射镜上镀有保偏反射薄膜,所述第一可动反射镜具有可连续调整所述第一凸锥形镜的锥尖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反射镜之间的距离的机构;
入射光经所述的偏振分光单元(3)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沿偏振分光单元(3)反射光方向依次为第二四分之一波片(501)、第二凸锥形镜(502)和第二可动反射镜(503),所述第二凸锥形镜(502)的锥尖正对着所述第二可动反射镜(503),所述第二可动反射镜(503)上镀有保偏反射薄膜,所述第二可动反射镜具有可连续调整所述第二凸锥形镜的锥尖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反射镜之间的距离的机构;
所述衍射光学元件(101)的后表面位于所述变焦准直镜组(102)的前焦面上。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机光瞳整形光学系统产生离轴照明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根据掩模图形需要的照明模式,选择相应的所述衍射光学元件;
②根据需要的照明模式光强分布尺寸,调节所述变焦准直镜组的焦距;
③根据需要的所述第一单环形光束与所述第二单环形光束的能量分配关系,调节所述可旋转波片的快轴与x轴之间的夹角θ0;
④根据需要的所述第一单环形光束的内外直径,确定并调节所述第一凸锥形镜的锥尖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反射镜之间的距离d1;
⑤根据需要的所述第二单环形光束的内外直径,确定并调节所述第二凸锥形镜的锥尖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反射镜之间的距离d2;
⑥当步骤④中所述第一单环形光束与步骤⑤中所述第二单环形光束在光瞳面上部分或者完全重叠或当步骤④中所述第一单环形光束的内或外径等于步骤⑤中所述第二单环形光束的外或内径时,得到单环形照明模式;否则得到双环形照明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61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 下一篇:半导体基板及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