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零排放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95907.6 | 申请日: | 2013-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 发明(设计)人: | 侯红娟;刘勇;尹婷婷;李恩超;曹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冷轧 酸性 废水 浓缩 排放 方法 | ||
1.一种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软化、混凝沉淀,将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通过碳酸钠药剂软化法,加入碳酸钠,控制反应池中废水浓缩液pH在9.5~10;在所述反应池中再加入10-50ppm的絮凝剂和0-3ppm的助凝剂;
(2)pH调节,经步骤(1)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用盐酸调节pH6~7;
(3)过滤,经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经过滤去除其中的颗粒物;
(4)膜蒸馏,经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加热至55~75℃后,进入膜蒸馏组件,在膜蒸馏组件内部废水浓缩液部分被蒸发为水蒸汽,水蒸气穿透疏水性的蒸馏膜,通过真空抽吸至冷凝器,将水蒸汽冷凝为冷凝水,所得冷凝水可回用于生产;所述膜蒸馏后的浓水80%~99.9%循环至膜蒸馏组件的入口处,0.1%~20%排放;
(5)蒸发结晶,经过步骤(4)膜蒸馏处理排出的浓水进入蒸发结晶器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晶浆;所述晶浆进入加热室升温95~100℃后,热晶浆进入结晶室,沸腾,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产生晶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作为所述冷凝器中将水蒸汽冷凝为冷凝水的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膜蒸馏,将作为冷却水冷凝过蒸汽的浓缩液和膜蒸馏产生的80%~99.9%浓水混合加热至55~75℃后,进入膜蒸馏组件,在膜蒸馏组件内部部分被蒸发为水蒸汽,水蒸气穿透疏水性的蒸馏膜,通过真空抽吸至冷凝器,将水蒸汽冷凝为冷凝水,冷凝水可回用于生产;所述膜蒸馏后的浓水80%~99.9%循环至膜蒸馏组件的入口处,0.1%~20%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膜蒸馏,经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加热至55~75℃后,进入膜蒸馏组件,在膜蒸馏组件内部部分被蒸发为水蒸汽,水蒸气穿透疏水性的蒸馏膜,通过空气吹扫至冷凝器,将水蒸汽冷凝为冷凝水,所得冷凝水可回用于生产;所述膜蒸馏后的浓水80%~99.9%循环至膜蒸馏组件的入口处,0.1%~20%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膜蒸馏,将作为冷却水冷凝过蒸汽的浓缩液和膜蒸馏产生的部分浓水混合加热至55~75℃后,进入膜蒸馏组件,在膜蒸馏组件内部部分被蒸发为水蒸汽,水蒸气穿透疏水性的蒸馏膜,通过空气吹扫至冷凝器,将水蒸汽冷凝为冷凝水,冷凝水可回用于生产;所述膜蒸馏后的浓水80%~99.9%循环至膜蒸馏组件的入口处,0.1%~20%排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膜蒸馏选自真空膜蒸馏和空气扫式膜蒸馏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沸腾产生的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后与加热蒸汽混合作为加热室的热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蒸发结晶器选用外加热式强制循环蒸发器,保持加热管存满料液,料液在管内的流速≥2m/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絮凝剂选自铝盐和铁盐中一种;所述的助凝剂选自聚丙烯酰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冷轧酸性废水浓缩液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过滤用滤料选自石英砂和无烟煤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59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