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3681.6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孙贵;郑芝伟;倪松林;郑志强;桂智奇;余贤华;陈达健;汪斌;陈孙斌;朱立军;童圣洁;金忠美;陶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安建设有限公司;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黎双华;徐关寿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车 公路 路基 沉降 控制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弱挤土桩、浆固垫层承载板、注浆钢管、混凝土盖板、轻质土组成;弱挤土桩在公路路堤两侧均匀间隔排列,注浆钢管穿过路基垫层与两侧的弱挤土桩顶部预留钢筋连接;注浆钢管的中间段开设有花孔;浆固垫层承载板是通过注浆钢管向垫层内高压注浆形成;弱挤土桩顶部的混凝土盖板与浆固垫层承载板连接成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钢管与弱挤土桩的外延钢筋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固垫层承载板与弱挤土桩顶部的混凝土盖板整体现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挤土桩可为灌注桩或取土植入预制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质土为气泡混合轻质土、泡沫珠混合轻质土或EPS 颗粒轻质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已通车公路路基沉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坡脚土体挖除:按照设计弱挤土桩距路堤中心线的距离,将距原路堤边坡坡脚一定范围内的填料挖除,必要时进行支护,形成弱挤土桩的工作平面;
步骤二、打桩机就位:清理现场,并在指定位置布设打桩机;
步骤三、弱挤土桩施工:按照规范要求,在路堤两侧打设弱挤土桩,在弱挤土桩的顶部预留外延钢筋;
步骤四、路堤垫层内横向钻孔:在弱挤土桩横截面位置,采用非开挖横向引孔技术沿纵向在边坡一侧向路堤垫层内横向钻孔,该钻孔应打穿路堤垫层;
步骤五、注浆钢管插入:横向钻孔完成后,立刻插入相应管径的注浆钢管,注浆钢管直径略小于钻孔直径,注浆钢管的中间段设有花孔;
步骤六、注浆钢管与钢筋连接:将外露的路堤注浆钢管与弱挤土桩外延钢筋进行焊接连接;
步骤七、路堤外部支模:在弱挤土桩顶部支模板;
步骤八、高压注浆:将注浆钢管的一端封闭,在另一端进行高压注浆,同一弱挤土桩横截面位置对应的钢管同时注浆,在路基内形成浆固垫层承载板;
步骤九、桩顶混凝土浇筑:待压浆完成后,在弱挤土桩顶现浇一段缓凝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现浇段,并确保现浇段与浆固垫层承载板成一整体;
步骤十、路堤轻质土回填:待混凝土盖板中凝后,采用轻质土对开挖部位进行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安建设有限公司;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安建设有限公司;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36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