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蔽双绞线RLCG模型及其传输特性的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93202.0 | 申请日: | 2013-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清;张傲;陈立刚;侯永宏;雷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27/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双绞线 rlcg 模型 及其 传输 特性 计算方法 | ||
1.一种屏蔽双绞线RLCG模型,其特征在于,将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2)作为第三根导体,并将该第三根导体作为屏蔽层内两根铜导线的参考,则单位长度dx上屏蔽双绞线RLCG模型包括:第一根铜导线(41)、第二根铜导线(42)和屏蔽层(2),所述的第一根铜导线(41)上依次串接有电阻R1dx和电感L11dx,所述的第二根铜导线(42)上依次串接有电阻R2dx和电感L22dx,所述的屏蔽层(2)上有电阻R0dx,在第一根铜导线(41)和第二根铜导线(42)之间连接有电感L12dx,第一根铜导线(41)与第二根铜导线(42)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C12dx和电导G12dx,第一根铜导线(41)与屏蔽层(2)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C11dx和电导G11dx,第二根铜导线(42)与屏蔽层(2)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C22dx和电导G22dx,其中,所述的第一根铜导线(41)的输入电流为I1(x),输入电压为V1(x),输出电流为I1(x+dx),输出电压为V1(x+dx);所述的第二根铜导线(42)的输入电流为I2(x),输入电压为V2(x),输出电流为I2(x+dx),输出电压为V2(x+dx);所述的屏蔽层(2)的输入电流为 输出电流为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双绞线RLCG模型的屏蔽双绞线传输特性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屏蔽双绞线RLCG模型设定RLCG参数矩阵的形式:
式中,R0为屏蔽层单位长度的直流电阻,R1和R2分别为两根导体单位长度的直流电阻,对于1553B屏蔽双绞线有R1=R2;L11和L22分别为两根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互感,且L11=L22,L12为两导体之间的互感;同理,C11、G11与C22、G22分别为两根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电容与电导,C12与G12为两根导体之间的电容和电导,这些参数都是屏蔽双绞线的材料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函数;
2)根据屏蔽双绞线各部分的材料电参数以及尺寸、空间分布参数计算RLCG参数矩阵各元素值;
3)根据步骤2)得到的RLCG参数值计算屏蔽双绞线的传输常数矩阵γ和屏蔽双绞线的特性阻抗矩阵Z0,其中:
式中,ω是输入信号的角频率,j是虚数单位;
4)根据步骤3)得到的屏蔽双绞线的传输常数矩阵γ、屏蔽双绞线的特性阻抗矩阵Z0和基尔霍夫定律,得到屏蔽双绞线上任意位置处与源位置处的电压/电流关系,也即屏蔽双绞线的传输特性矩阵T:
T=[cosh(γTdx)+sinh(γTdx)YtZ0]-1
对应的传输矩阵Φ:
式中,sinh是双曲正弦函数,cosh是双曲余弦函数,γT是屏蔽双绞线传输常数矩阵γ的转置矩阵,Z0-1是屏蔽双绞线特性阻抗矩阵Z0的逆矩阵,Yt是已知的负载的电纳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32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