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CH4/CO2气体的二氧化硅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3004.4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秀;张志刚;李丹丹;陈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7/00;B01D69/1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ch sub co 气体 二氧化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气体的膜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CH4/CO2气体的二氧化硅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用于分离CH4/CO2的工业化方法主要有醇胺溶液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与醇胺溶液吸收法和变压吸附法相比,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膜法分离气体的基本原理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二氧化硅膜具有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领域。
二氧化硅膜一般由大孔氧化铝陶瓷作为支撑体,二氧化硅顶层膜两部分组成。由于支撑体孔径较大,如果一开始就用粒度较小的溶胶,粒子会进入支撑体微孔内产生堵塞现象,使有效透过气体的膜孔径变小,就会导致扩散阻力加大,渗透通量下降;如果采用多分离层镀膜技术,涂膜开始采用粒度大的溶胶,在支撑体上构成“过渡层”,以后的几次涂膜,采用粒度依次减小的溶胶,就能形成较薄的、孔径细小的分离层,进而能够提高膜的分离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CH4/CO2气体的二氧化硅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镀膜工艺的改进以提高二氧化硅膜的气体分离性能,采用多分离层镀膜法制备一种用于分离CH4/CO2的二氧化硅膜。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膜与传统单种溶胶镀膜制备的二氧化硅膜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多分离层镀膜工艺对气体分离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离CH4/CO2气体的二氧化硅膜,所述二氧化硅膜以α-Al2O3多孔陶瓷支撑体材料和二氧化硅顶层分离膜材料两层结构组成,α-Al2O3多孔陶瓷支撑体平均孔径100nm,二氧化硅顶层分离膜孔径分布为18-30nm,平均孔径21nm。
一种分离CH4/CO2气体的二氧化硅膜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制得:
a.支撑体预处理:将α-Al2O3支撑体浸入超声波中用去离子水清洗30min;
b.二氧化硅溶胶制备:将正硅酸乙酯、去离子水、添加剂和助溶剂按比例混合后,滴加催化剂,在70℃的条件下磁力搅拌3h,制得溶胶粒度大小不同的SiO2溶胶;
c.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采用多分离层镀膜工艺,将制备的二氧化硅溶胶按照粒度依次减小的次序采用Dip-coating法涂于预处理过的α-Al2O3支撑体上成膜,干燥、煅烧,将上述镀膜、干燥、煅烧过程重复4-5次,制得无缺陷介孔二氧化硅膜。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该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膜对CH4、CO2的气体渗透实验,以步骤二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膜为膜元件,在0.025MPa的操作压力下,测定CH4和CO2的渗透通量,计算CH4/CO2分离因子。本发明的介孔二氧化硅膜,孔径小,孔径分布窄,制备过程无需苛刻的条件即可制得无缺陷、气体分离性能良好的介孔二氧化硅膜,本发明的介孔二氧化硅膜作为膜元件的CH4/CO2渗透实验,CH4/CO2分离因子达1.6,已经有了超越努森扩散理论分离因子的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3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滚动预弯装置
- 下一篇:钛金属管酸洗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 二甲基癸二醛、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抗血栓的N-丁基-2,2-二甲基-4-氧代-四氢咪唑并吡啶并吲哚及其合成和应用
- N-[2-(5,5-二甲基-1,3-二氧六环-2-基)-乙基]氨基酸及其合成与应用
- 1,2,3,5,11,11a-六氢-3,3-二甲基-1-氧代-6H-咪唑[3’,4’:1,2]并吡啶[3,4-b]并吲哚-2-取代乙酸甲酯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一种作为疏水药物纳米制剂载体的可生物降解两亲聚磷腈的组成及其合成方法
- 一种单组分环氧基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应用
- 二硫或多硫低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环己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吡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与含有它们的药物
- 噻唑苯并杂环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的药物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