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味硅酮密封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91927.6 | 申请日: | 2013-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品;吕征阳;冯春雪;李炳范;王焕庆;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吕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83/04 | 分类号: | C09J183/04;C09J11/06;C09K3/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 地址: | 115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酮 密封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保型净味硅酮密封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硅酮胶种类繁多,使用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大,从大型建筑到工艺品粘接都离不开硅酮胶,硅酮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隐形的伴侣。现阶段国内生产的硅酮胶中,硅酮胶大都为酮肟型,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大于3%的丁酮肟,长期使用对人身具有一定的危害。2008年丁酮肟被美国政府确认为致癌物质,2010年被加拿大政府列在毒性化学品物质清单中。因此急需开发净味环保的硅酮胶。另外现有的硅酮胶对镀膜玻璃的粘接强度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腐蚀性、固化过程中只释放出约1%左右的小分子醇类物质—甲醇和乙醇,低气味,对环境友好的净味硅酮密封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味硅酮密封胶,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
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 76-80%、
气相二氧化硅 9-12%、
二甲基硅油7-9%、
交联剂 0.8-1%、
钛络合物1.4-1.6%、
催化剂0.06-0.1%、
偶联剂 0.8-1%。
上述的一种净味硅酮密封胶,所述的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150度,保持此温度约1小时,缓缓加入偶联剂,搅拌,升温至180度,搅拌约1小时,再缓慢降至室温。
上述的一种净味硅酮密封胶,所述的钛络合物为钛酸酯螯合物。
上述的一种净味硅酮密封胶,所述的催化剂是有机羧酸锡。
上述的净味硅酮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将上述材料按顺序加入高速分散机内,抽真空,充分搅拌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其不但保证自身性能还能增加其柔韧性、耐老化性、耐寒暑能力及抗龟裂能力,因此能够快速参加反应,从而达到硅酮胶的快速硫化以及强度。催化剂采用有机羧酸锡,使得净味硅酮胶能够快速的固化,达到最佳使用强度,还具有超强的拉伸力、弹性恢复率、以及更强耐老化性能。本发明的净味硅酮密封胶在硫化过程中释放出较少的小分子醇类物质,约1%左右的甲醇和乙醇,气味小,无毒性,健康环保,对不同材料无腐蚀,相容性好。本发明的净味硅酮密封胶对镀膜玻璃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经检测粘接强度可达0.86 MPa,而现有酮肟型硅酮胶对镀膜玻璃的粘接强度只有0.46 MP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净味硅酮密封胶
(一)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成:
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79.94%、
气相二氧化硅9.5%、
二甲基硅油7.5%、
交联剂0.8%、
钛酸酯螯合物(钛络合物)1.4%、
有机羧酸锡(催化剂)0.06%、
偶联剂0.8%。
其中,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150度,保持此温度约1小时,缓缓加入偶联剂,搅拌,升温至180度,搅拌约1小时,再缓慢降至室温。
(二)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材料按顺序加入高速分散机内,抽真空,充分搅拌均匀,取样检测。
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净味硅酮密封胶
(一)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成:
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76%、
气相二氧化硅11.3%、
二甲基硅油9%、
交联剂 1%、
钛酸酯螯合物(钛络合物)1.6%、
有机羧酸锡(催化剂)0.1%、
偶联剂1%。
其中,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150度,保持此温度约1小时,缓缓加入偶联剂,搅拌,升温至180度,搅拌约1小时,再缓慢降至室温。
(二)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材料按顺序加入高速分散机内,抽真空,充分搅拌均匀,取样检测。
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净味硅酮密封胶
(一)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成:
改性室温硫化硅橡胶77.62%、
气相二氧化硅11%、
二甲基硅油8%、
交联剂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吕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吕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