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1760.3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9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白顺德;常静元;江启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更具体地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支撑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各种电子装置包括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等拥有愈来愈多不同的造型变化,因此各种不同造型也容易产生电子装置本体重心不稳、摇晃等情形,这些设计很容易让使用者在使用时产生机体翻覆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者自行架设外接支架来做支撑,然而此方法使用上并不方便。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方便使用的电子装置支撑结构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一般有重心不稳或头重脚轻的设计的电子装置,易产生的翻覆问题,提出一种设置于壳体内的脚架结构,通过此结构,可避免使用时易产生的翻覆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模块、一第二模块和一壳体,其中壳体设置于第二模块的一侧,连接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前述壳体内部设有一杆体、一抵接件、一支撑件、一弹性元件,杆体穿过抵接件并固定于第一模块,而支撑件枢接于壳体,此外,弹性元件连接支撑件与壳体。当第二模块和壳体相对于第一模块位于闭合角度时,第二模块大致平行第一模块,且支撑件遮蔽壳体的开口。
当第二模块和壳体相对第一模块由闭合角度旋转至开启角度时,抵接件推动支撑件,使支撑件相对于壳体旋转并凸出壳体,支撑件与第一模块位于壳体的相反侧。当第二模块和壳体相对于第一模块由开启角度旋转至闭合角度时,支撑件受弹性元件的拉力作用,将再次遮蔽壳体的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块为输入模块且第二模块为显示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闭合角度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启角度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01~第一模块
102~第二模块
103~壳体
201~杆体
202~抵接件
203~支撑件
204~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主要是由一第一模块101、一第二模块102以及一壳体103所组成,其中壳体103设置于第二模块102的一侧,并连接第一模块101和第二模块10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块101为一显示模块(例如液晶显示模块),而第二模块102为一输入模块(例如键盘模块)。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103内部结构示意图,壳体103内部设有一杆体201、一抵接件202、一支撑件203、一弹性元件204。前述杆体201穿过抵接件202并固定于第一模块101,而支撑件203枢接于壳体103,此外,弹性元件204连接支撑件203与壳体103。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当第二模块102与壳体103相对于第一模块101位于一闭合角度时(如图1所示),第二模块102与第一模块101大致呈平行,此时支撑件203遮蔽壳体103表面的一开口。
如图3所示,当第二模块102与壳体103相对于第一模块101由第一图所示的闭合角度旋转至一开启角度时,抵接件202会接触并推动支撑件203,此时支撑件203将相对于壳体103旋转并凸出壳体103,其中支撑件203与第一模块101位于壳体103的相反侧,故可通过凸出的支撑件203支撑电子装置。
当第二模块102与壳体103由图3所示的开启角度旋转回复如图1所示的闭合角度时,支撑件203因受到弹性元件204的弹力作用,可再次遮蔽壳体103表面的开口。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04为一弹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件的电子装置,可用以支撑电子装置以避免产生翻覆的情况,且由于支撑件整合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可减少电子装置加装支架所增加的厚度,方便收纳及使用。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