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环锭纺纱之前对纱线施加假捻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1686.5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陶肖明;徐宾刚;华涛;冯杰;H·郭;Y·贾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7/92 | 分类号: | D01H7/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传标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 之前 纱线 施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环锭纺纱来制备纱线,以及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对刚好在由环锭纺纱施加真正加捻之前从一对前部牵伸辊的辊隙所传送的纱线施加假捻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环锭纺纱的特点是由其它纺纱技术的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其生产率会更高,因此它是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被取代的一项技术。已经对环锭纺纱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对环锭纺纱机生产率所进行的相对适度的改进对于使用数千个锭子的纺纱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不同的原料和与机器相关的因素直接影响生产率和质量,有时对一方面的一些改进必然会导致另一方面的折衷。因此可认定纺纱技术人员的目标是在更高生产率和所需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US3979894描述了一种用于使得长丝纱线变形(texturing)的五个皮带的假捻装置,该长丝纱线在其长丝的连续长度内具有与短纤维环锭纺纱线完全不同的结构和特性,因此其当然不是环锭纺纱线。此外,在该陈旧的假捻装置中,长丝纱线依次通过五个行进环形皮带的平行运行部,在通过相邻的运行部之间之前包绕每个运行部的凸表面。上述五个皮带的其中三个皮带在一个方向上转动,而另外两个皮带在反方向上转动,长丝纱线以之字形方式通过运行部,这样五个运行部的每一个和长丝纱线之间的摩擦在共同方向上施加假捻。上述皮带相匹配且五个皮带都以相同的速度行进,以避免将导致变形长丝纱线质量较差和纱线路径不稳定的捻度差异。
相对于环锭纺纱技术,在US2010/0024376中描述了一种更为相关的装置,该文献教导用于对刚好在环锭纺纱之前从一对前部牵伸辊的辊隙所传送的纱线施加假捻的单个皮带方法。来自牵伸辊的纱线通常横向于且依次跨过单个皮带的第一和第二平行运行部来进行牵拉,其通过第一运行部,然后在通过第二运行部之前在上述运行部之间通过。第一运行部和第二运行部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施加假捻。皮带的两个运行部在反方向上移动,但两个运行部的线速度相同。与传统的环锭纺纱相比,在给定的生产率下,该单个皮带假捻方法形成具有较低残余扭矩的纱线,其导致具有更柔软手感的最终织物,而且还提供令人满意的强度和减少起毛。单个皮带可延伸机器的长度,使其相对于使用热处理以减少残余扭矩的替代性技术更具成本效益的投入。然而,已经发现这种单个皮带技术导致纱疵增加到高于通常的水平,纱疵包括厚部位、薄部位和结节的数目。结节数目的急剧增加受到特别关注,因为结节可能是由于后续加工断头所导致的,因此它们不可能像其余纱线那样染色,从而影响织物的外观。因此为了获得满意的结节量必然使得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以便减轻已知会加剧结节形成的机器因素(诸如磨损)的影响。因此应该理解对于改进的假捻方法和装置存在需求,其能够至少保持上述的有利性能,同时在短纤维纱线的环锭纺纱中减少结节形成。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或者更通常而言是在牵伸过程和环锭纺纱过程之间提供给纱线施加假捻的一种改进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在环锭纺纱之前从一对前部牵伸辊的辊隙所传送的短纤维纱线施加假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牵拉纱线使其依次跨过行进环形皮带的第一和第二运行部,这样纱线从辊隙离开且包绕第一运行部的第一凸表面,然后在包绕第二运行部的第二凸表面之前在第一和第二运行部之间通过,由此第一和第二凸表面的每一个和纱线之间的摩擦在共同方向上施加假捻;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运行部的第一和第二线速度之间相应地保持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运行部保持在不同的速度下,当与单个皮带假捻方法相比时,可以实现所形成的结节数目大幅减少。应该理解运行部的方向并不会改变其线速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其为速度的一种参考标量),同时,运行部运动的相应运动方向优选相隔180°,当然两个运行部可相对彼此对准成其它角度,但是仍在共同方向上对纱线施加假捻。此外,速度的差异或非零差异优选是恒定的,但其也可以动态地变化。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运行部两者基本上平行于前部牵伸辊,以及牵拉纱线使其横过第一和第二运行部,且当前部牵伸辊以恒定的速度转动时,所述差异基本上是恒定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最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皮带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和第二凸表面与纱线之间可形成相同或不同的包角。
优选地,该差异使得第一线速度与前部牵伸辊的圆周速度的比率在0.4到0.8之间,而第二线速度与前部牵伸辊的圆周速度的比率在0.9到1.6之间。
优选地,在环锭纺纱过程中在与假捻共同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对纱线加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未经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喂料机
- 下一篇:一种液态地膜喷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