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隔爆型充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91061.9 | 申请日: | 2013-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宗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 地址: | 21551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隔爆型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隔爆型充电机。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因为煤矿开采的特殊环境,煤矿行业一直是我国工矿企业中的高危行业。随着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煤矿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矿井井下手持终端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大多数都采用锂离子电池进行供电。矿用锂离子电池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充电机的要求比较苛刻,对保护电路的要求较高。在现有技术中,现场充电用的充电装置一般都采用电子元件进行控制,然而这类充电装置存在一弊端,就是当设备与充电机直接电连接进行充电时,由于电压波动、漏电流或其他电力因素,有时会出现电火花,严重时还会引起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用的手持终端设备一般都不允许直接在井下进行充电,需要定时送入充电房充电,十分不便且浪费时间。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能直接在井下进行充电的矿用隔爆型充电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矿用隔爆型充电机,包括壳体、用于封盖壳体的盖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线路板、设置在盖体上用于供外部充电线缆接入壳体内的插头座、与插头座相匹配的用于与外部充电线缆连接的充电口插销以及锁定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套管、铜套、按钮轴、弹簧、挡圈、固定座、拔叉、滑块和磁钢,所述的套管安装在盖体上且位于所述的插头座的正下方,套管的轴向中间具有容置腔,套管的一端探出盖体的外部,套管的另一端伸展至壳体的型腔内,所述的铜套安装在套管的另一端端部且伸展至容置腔内,所述的按钮轴左右活动地穿设在铜套的轴向中间,所述的挡圈安装在所述的按钮轴上,所述的弹簧套设在所述的按钮轴上,弹簧的一端与铜套接触、另一端与挡圈接触,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在铜套远离弹簧的一端,在固定座上安装有线路板的霍尔元件H,所述的拔叉与所述的滑块相固定,所述的滑块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的套管中,滑块在面向按钮轴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按钮轴一端端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的磁钢安装在按钮轴的另一端端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线路板上设有充电器T、电阻R1、R2、晶体管Q1、二极管D1、继电器J1以及霍尔元件H,充电器T的两输入端接外部交流电源,充电器T的一输出端与霍尔元件H的1脚、电阻R2的一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以及继电器J1触点的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以及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霍尔元件H的3脚连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继电器J1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继电器J1触点的另一输入端以及霍尔元件H的2脚共同接充电器T的另一输出端,继电器J1触点的两输出端接负载线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管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的滑块在其内上下滑动而起导向作用的滑块孔,所述的滑块孔与所述的容置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座在高度方向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充电口插销在与插头座接合时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拔叉呈L型,拨叉的一端垂直突出于滑块、另一端水平突出于滑块且与插头座的通孔以及充电口插销的定位孔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座在轴向中间设置有航空插座,所述的航空插座通过线缆与壳体内的线路板连接,所述的充电口插销在轴向中间设置有与所述的航空插座相匹配的航空插头,航空插头与连接负载的外部充电线缆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和盖体由钢板焊接而成。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先在断电情况下将负载接入充电机,再通过锁定机构来控制线路板中的霍尔元件H的导通和断开,由此来控制充电动作的启动和停止,其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负载直接与充电机电连接进行充电时容易出现火花的弊端,提高了充电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电路板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盗方法
- 下一篇:一种骨软骨瘤的护理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