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涌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0836.0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熊秉红;刘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涌沉水 植物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涌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水环境的质量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参数。在我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愈来愈显著。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物被排放到城市河道中,导致城市河道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健康生活。特别是在沿海河网复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河道已普遍失去自净能力。如何有效治理生态功能退化的河涌,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早已成为摆在政府、环保部门、企业、专家与学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目前,河涌内重建沉水植被尚未有报道。通过河涌内重建沉水植被的方式探索河涌治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涌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促进河涌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强化河涌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促进退化河涌水质好转,缩短河涌治理周期。
本发明通过应用沉水植物作为先锋物种,在河涌中栽培合适的沉水植物,并控制沉水植物在河涌中的各种生长条件,再通过适当的养护管理技术,在退化河涌内重建沉水植被,重建的沉水植被成活率达到60%~70%,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河涌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场地:选择水体透明度为0.5~1.2米、溶解氧为8.7~9.2mg/L、pH6~9、NH3-N0.1~4.1mg/L、总氮(TN)1.2-5.9mg/L、总磷(TP)0.1~0.8mg/L、BOD5.3~59.8mg/L、CODMn9.9~11.9mg/L、CODCr29.3~42.5mg/L的河涌进行沉水植被的恢复;
(2)、栽培种植:挑选沉水植物的健康植株,其种苗长度为10~15厘米,以3~5株为一丛作为栽种单元,种苗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4~6丛,栽种时期为3~4月,栽种方法是将种苗用粘土固定,栽种方式为自然下沉;
(3)、定居成活:河涌沉水植物恢复时,水面积控制在500~5000平方米,水深控制在0.5~1.5米,水流控制在2.0~10.8厘米每秒,水温在15~20℃,水体光照2000~5000LX,河涌底质选择淤泥底质。
所述的沉水植物,优选为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因为黑藻对区域的气候水文条件的适应能力强,对河涌藻类有抑制作用,繁殖速度快,是改善河涌水体环境的理想材料。
所述的黑藻,其种苗优选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在2~3月份选取黑藻母株,分成每段6~10厘米,静水中扦插繁殖种苗,正常情况5~10天即生根,成活率95%以上,即得到批量黑藻种苗;冬季温棚内可用同样方法可以繁殖黑藻种苗,成活率95%以上。
优选,当河涌中的沉水植物长势旺盛时,可进行部分打捞,有利于沉水植物的自我维护与更新。
本发明通过恢复河涌水生植被来改善河涌水体生态系统的局部环境,恢复河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成本低廉、简便易行、低碳环保、效益明显,适用于污染河涌的水生植被的恢复工程,适合污染河涌水生植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生态重建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确定场地:选择水体透明度为0.5~1.2米、溶解氧为8.7~9.2mg/L、pH6~9、NH3-N0.1~4.1mg/L、总氮(TN)1.2-5.9mg/L、总磷(TP)0.1~0.8mg/L、BOD5.3~59.8mg/L、CODMn9.9~11.9mg/L、CODCr29.3~42.5mg/L的河涌进行沉水植被的恢复;
(2)、栽培种植:在2月份选取黑藻母株,分成每段6~10厘米,静水中扦插繁殖种苗,5~10天即生根,成活率95%以上,即得到批量黑藻种苗;挑选黑藻的健康植株,其种苗长度为10~15厘米,以3~5株为一丛作为栽种单元,种苗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4~6丛,栽种时期为3月,栽种方法是将种苗用粘土固定,栽种方式为自然下沉;
(3)、定居成活:河涌沉水植物恢复时,水面积控制在500平方米,水深控制在0.5~1.5米,水流控制在2.0~10.8厘米每秒,水温在15~20℃,水体光照2000~5000LX,河涌底质选择淤泥底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0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