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齿圈推削设备的接刀座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9379.3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斌;柳玉龙;宋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里华齿轮厂 |
主分类号: | B23F23/00 | 分类号: | B23F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16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齿圈推削 设备 接刀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切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齿圈推削设备的接刀座。
背景技术
安装在重型汽车后桥轮边的内齿圈是一种承受重载荷的传动件,属于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内齿圈的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必须通过精密切削加工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加工内齿圈的方法较多,常用的加工工艺为插削工艺、拉削工艺以及推削工艺。插削工艺是金属切削工艺中生产效率较低的一种,正常情况下加工一只Φ200mm左右的内齿圈需耗时60~70分钟,此生产效率显然不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拉削工艺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的一种精密切削工艺,单刃切削量很小,该工艺将切削量化整为零,经顺序分层成形切削获得成品。齿轮的模数与齿高成正比,大模数齿切削量大,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刃口来分摊切削量,刃口多势必增加拉刀轴向尺寸。例如,拉削Φ200mm口径且模数为4mm的内齿圈,需3m左右长的拉刀才能合理分摊切削量,而3m长的拉刀制造很困难,何况3m长的轴径比大,拉刀本身刚性较差,强度也很低,超细长的拉刀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所以拉削工艺不宜制作大口径、大模数的内齿圈,仅适合拉削小规格、小模数的内齿圈。
推削工艺是一种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好、制造成本低的内齿圈齿部成形工艺。目前,推削设备的推刀在运行至工作台下方时,常利用气缸或油缸驱动夹紧装置在推刀的径向方向上将推刀夹紧,使得推削设备结构复杂,控制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齿圈推削设备的接刀座,利用本结构可自动将推刀定心、定位,推削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齿圈推削设备的接刀座,设于推刀的下方,所述接刀座的上端设有内凹的刀座定心锥面。上述结构的刀座定心锥面与推刀下端的刀具定心锥面配合,实现推刀的自动定心、定位,不需要在推削设备上增设推刀下端径向夹紧装置的驱动装置,推削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刀座定心锥面的锥角为30~4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刀座的下端与接刀座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连。
优选的,所述接刀座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接刀座通过下活动顶座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刀座定心锥面与推刀下端的刀具定心锥面配合,实现推刀的自动定心、定位,不需要在推削设备上增设推刀下端径向夹紧装置的驱动装置,推削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安装有实施例一的推削设备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推刀;2、接刀座;20、刀座定心锥面;3、接刀座驱动装置;4、下活动顶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齿圈推削设备的接刀座,设于推刀1的下方,所述接刀座2的上端设有内凹的刀座定心锥面20。
所述接刀座定心锥面20的锥角为30°。
所述接刀座2的下端与接刀座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固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刀座驱动装置3选用液压缸,所述接刀座2通过下活动顶座4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刀座定心锥面与推刀下端的刀具定心锥面配合,实现推刀的自动定心、定位,不需要在推削设备上增设推刀下端径向夹紧装置的驱动装置,推削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里华齿轮厂,未经泰州市里华齿轮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9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激光打标机的零件定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跟刀架支撑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