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臭除尘阻燃车辆内饰锦纶/棉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88386.1 申请日: 2013-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3132317A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王其;王肖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
主分类号: D06M13/203 分类号: D06M13/203;D06M13/292;D06M13/10;D06M15/564;D06M13/44;D06M11/82;D04B1/14;D04B1/16;D06M101/34;D06M101/06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
地址: 20162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除臭 除尘 阻燃 车辆 锦纶 交织 织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车辆内饰织物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臭除尘阻燃车辆内饰锦纶/棉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部设计中,有些易燃物质与人体接触的部位较多,比如座椅、汽车用地毯、安全气囊等,当这些部位的内饰材料着火时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汽车有些部位如电池隔板、汽车引擎内衬等,这些纺织品与汽车的发动机距离较近,在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也容易引起火灾,使整个汽车着火带来损失。针对以上特点,人们做了许多关于汽车内饰材料阻燃的研究。

早期的阻燃锦纶织物用于车辆内饰,在阻燃产品中添加卤素(有机溴和有机胺聚合物)用以提高燃点,收到好的阻燃效果。其缺点是释放出的烟气浓度高,对人体危害大,影响逃生路径的判断,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对一些设备造成腐蚀;单纯锦纶织物熔点较低,容易熔融,灼伤人体;无除臭和减尘功能;日常使用时,密闭车辆内的臭味、异味无法消除,尘埃物质较多,空气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臭除尘阻燃车辆内饰锦纶/棉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得到的锦纶/棉交织织物减少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具有吸附除臭功能,达到净化车辆内部空气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除臭除尘阻燃车辆内饰锦纶/棉交织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选用竹炭锦纶长丝作织物外层,棉纱作织物内层,编织成具有复合棉毛组织结构的织物;

(2)将磷酸酯、钛酸脂和丙烯酸按质量比1:0.2-0.3:1.0-1.2在50-60℃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磷酸酯为阻燃剂,丙烯酸为稀释剂和粘合剂,钛酸脂为辅助阻燃剂,同时起到偶联剂、分散剂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阻燃性能,而且可以增加阻燃剂与织物结合牢度。所述的钛酸酯可由天长市宏盛精细化工厂购得,丙烯酸可由上海冠厉化工有限公司购得,磷酸酯和异丙醇可从市场上购得),在容器中分别加入上述混合液和异丙醇,该混合液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12:1,搅拌得阻燃整理工作液;将织物在50-60℃的阻燃整理工作液中浸渍3-4h,整理完毕,将织物脱水;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浸渍时需要对织物不停地搅动,以保证阻燃整理工作液不沉淀和充分吸附到织物上;

(3)将丁酮、聚氨酯、有机磷氮粉体、磷酸酯和负离子发生剂按质量比1:0.9-1:0.50-0.70:0.07-0.09:0.10-0.15(其中有机磷氮粉体为主要阻燃剂,不含卤素,磷酸酯为辅助阻燃剂,同时起到分散剂作用,利用磷氮燃烧残留物隔绝热量,起到阻燃作用,再加上聚氨酯的粘合作用,阻燃胶与织物结合牢度好,织物有一定硬度。所述的有机磷氮粉体、丁酮和聚氨酯可从市场上购得),在容器中充分混合搅匀,得到阻燃胶;在上述织物内层棉纤维表面涂层阻燃胶,提高织物的阻燃效果、硬度和牢度,将织物烘干、培烘,即得除臭除尘阻燃车辆内饰锦纶/棉交织织物。

所述步骤(1)中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进行编织。

所述步骤(2)中的容器盛有800-1000kg、60-70℃的水。

所述步骤(2)中阻燃整理工作液的搅拌时间为30-40min。

所述步骤(2)中每加工100kg织物,阻燃整理工作液用量为700-850kg。

所述步骤(2)中脱水时间为3-5min。

所述步骤(3)中负离子发生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电气石粉体、钛酸酯、丙烯酸按质量比1.3-1.5:0.4-0.6:2.0-2.5依次加入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得。其中钛酸酯为表面改性剂,可以使电气石粉体不团聚,丙烯酸是黏合剂。所述的电气石粉体可由石家庄利明电气石材料有限公司购得。

所述步骤(3)中阻燃胶的用量为40-60g/m2

所述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100-105℃,焙烘温度为150-160℃,焙烘时间为20-30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