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生态鱼缸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8380.4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捷;丁志威;贾辉;张晓君;崔翼;薛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生态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鱼缸的水处理和回用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鱼缸作为一种装饰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生机。现今不论是在商场、办公室还是家里很多人都喜欢摆上一个鱼缸,既可供观赏,又能增添雅兴。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摆设选择。但鱼缸中的水是个不稳定的、动态的环境。其内饲养和种植的生命体不断的分泌和排泄废物。当水质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增加时,而要维持水质稳定则必须通过相应的过滤装置来完成。传统鱼缸过滤的原理是通过抽水泵将鱼缸内的水抽吸到过滤槽中,通过过滤材料将有害物质和杂质进行截留,过滤后的水再回到鱼缸内,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过滤过程,但是部分可溶解性的排泄产物却不能被有效过滤。要保持鱼缸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最佳状态,单纯的依靠机械过滤产水不能满足养鱼水质的基本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可移动并结合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废水处理功能的生态鱼缸装置。该一体式装置中鱼观赏箱和生化-膜水处理箱前后相连接,使MBR与鱼缸相结合,设备分布集中,占地面积小。该鱼缸的水质净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物理机械过滤形式,采用MBR工艺对鱼缸内的水质进行净化。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降解。具有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优、便于管理和自动控制等优点。通过MBR工艺处理使鱼缸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最初状态,保证鱼缸内的生态平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鱼缸的生化-膜水处理箱中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及均衡。在整个水质净化的过程中,通过自控箱对整个鱼缸的控制,使膜反应池内经生化处理过的水在抽吸泵的作用下透过膜进入养鱼池内,而养鱼池内的废水在提升泵的作用下回流到膜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当水位均衡时完成水质净化。整套装置产水水质能满足养鱼的基本要求。该鱼缸使养鱼废水循环再利用,做到了废水零排放。
本发明使膜组件截留和生化降解作用有机结合,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全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而且,本发明运行时采用间歇式运行,既节省电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低/零排放,节约用水,减少传统鱼缸的大量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后部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侧部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前部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2所示:曝气风机(5)持续工作,通过曝气装置(2)为鱼观赏箱(10)和生化-膜水处理箱(9)提供必须的溶解氧。鱼观赏箱(10)里的养鱼废水经提升泵(7)抽入到生化-膜水处理箱(9)内,在生化-膜水处理箱(9)内,里面的污泥对养鱼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同时抽吸泵(6)将膜反应池中处理过的废水经过膜装置(3)抽入到鱼观赏箱(10)内。通过自控箱(4)对液位计(1)的控制,当生化-膜水处理箱(9)水位到预设水位时,抽吸泵(6)停止工作,完成废水处理再利用。控温装置(8)使鱼观赏箱(10)中的水保持最适宜的温度。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通过自控箱对整个鱼缸的控制,使鱼观赏箱内的废水在提升泵的作用下抽到膜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养鱼废水通过生化-膜水处理箱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分解和膜过滤又返回鱼观赏箱中。当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完成水质净化。该工艺采用间歇式运行,既节省电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能保证鱼缸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最佳状态。该鱼缸使养鱼废水循环再利用,做到了废水低、零排放。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做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