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处理器的车辆感应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8269.5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罗彬;覃树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处理器 车辆 感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车辆感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交通数据采集已经大范围覆盖停车场、街道和公路。借助感应线圈检测器,即在道路表层下埋置环形感应线圈,以测定电感变化检测车辆是否存在是国内主要采取的方法,地感线圈虽然被认为是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车辆检测装置,但还是有很多缺点,比如说在线圈的安装过程中会大范围破坏路面且施工安装难度较大,由于地感线圈是多圈漆包线绕成,效果上是一个电波接收天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为了能够感应到汽车,地感线圈几何尺寸几乎与汽车相同,容易造成两辆车同时压在一个线圈上,引起漏检或是重复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准确度高的基于微处理器的车辆感应检测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放大器、微处理器、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微处理器的高触发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一电压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低触发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为电路外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车辆检测装置检测地感线圈;本发明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微处理器的车辆感应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放大器U、微处理器IC、电位器RP、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微处理器IC的高触发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放大器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IC的控制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为第一电压输入端,微处理器IC的低触发端分别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和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微处理器IC的接地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U的负极输出端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一端接地,电位器RP的滑动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为电路外接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MOS管M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