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8150.8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珠江线带厂 |
主分类号: | B65H63/028 | 分类号: | B65H63/028;B65H6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4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警报 感温络筒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纺织设备,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
背景技术
络筒机主要用于纺织线的处理,在纺织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络筒机在绕线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断线的情况,但是市场上普通的络筒机不具备断线提醒的功能,只有当人们发现的时候才会知道断线,这样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有些车间和络筒机不具备温度感应功能,不能及时的将温度进行反馈和提示,所以人们需要更加满足人们要求的络筒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现在市场的要求,提供了一种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的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其包括络筒机本体、绕线装置、断线警报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断线警报装置包括支架、红外探测仪、语音警报器和第一电源,所述感温装置包括温度感应器、警报器和第二电源,所述绕线装置设置于所述络筒机本体上,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绕线装置上,所述红外探测仪、所述语音警报器和所述第一电源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感温装置设置于所述络筒机本体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探测仪和所述语音警报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所述警报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通过螺钉与所述绕线装置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器采用了红外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当纺织线断线的时候,可以利用断线警报装置进行断线的语音提醒,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测量车间或仪器的温度,防止仪器损坏或火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络筒机本体,2、绕线装置,3、支架,4、红外探测仪,5、语音警报器,6、第一电源,7、温度感应器,8、警报器,9、第二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其包括络筒机本体1、绕线装置2、断线警报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断线警报装置包括支架3、红外探测仪4、语音警报器5和第一电源6,所述感温装置包括温度感应器7、警报器8和第二电源9,所述绕线装置2设置于所述络筒机本体1上,所述支架3设置于所述绕线装置2上,所述红外探测仪4、所述语音警报器5和所述第一电源6设置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感温装置设置于所述络筒机本体1上。
所述红外探测仪4和所述语音警报器5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源6相连接,所述红外探测仪4释放出红外线网,当红外线网中不能监测到纺织线时,所述语音警报器5就会发出提示,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精确度高。
所述温度感应器7和所述警报器8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源9相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7能随时的监测车间或仪器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正常值的时候,所述警报器8就会进行警报,防止仪器的损坏,也可以防止火灾的产生和扩大。
所述支架3通过螺钉与所述绕线装置2相连接,这样可以使各个部件连接的更加牢固,防止脱落。
所述温度感应器7采用了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的体积小,灵敏度高,而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警报感温络筒机,当纺织线断线的时候,可以利用断线警报装置进行断线的语音提醒,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测量车间或仪器的温度,防止仪器损坏或火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珠江线带厂,未经太仓市珠江线带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1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