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7051.8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咸元相;金宪均;张茶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映新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6;H01B13/22;H01B7/02;H01B7/17;H01B7/04;H01B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抗匹配 电磁波 屏蔽 体型 柔性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与借助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制备装置(10)的控制部的控制进行的驱动相对应地,引出卷绕在各个卷绕筒(11)的导体(230);
步骤(S120),分别引出卷绕在各个卷绕辊(14、15)的上部绝缘膜(210)和通过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绝缘膜制备装置所制备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的下部绝缘膜(220),来遮盖通过上述步骤(S110)所引出的导体(23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形成窗口的步骤(S130),通过导体暴露用成型模具部(18、18')分别以规定的间隔在通过上述步骤(S120)所引出的上部绝缘膜(210)和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的下部绝缘膜(220)形成窗口;
步骤(S140),通过上述步骤(S130)以规定间隔形成窗口,并且使被移送的上部绝缘膜(210)和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的下部绝缘膜(220)与导体(230)一起经由一对加热辊(23),并通过加热来使上述上部绝缘膜(210)和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的下部绝缘膜(220)与导体(230)相附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115):利用某一个压延辊压机(13)能够向上下移动的一对压延辊压机(13)来对通过上述步骤(S110)引出并移送中的导体(230)的一部分进行压延,使得该导体(230)的一部分的厚度变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150):从短路防止膜卷绕部(19)引出短路防止膜(240)附着于下部绝缘膜(220),使得通过上述步骤(S130)所形成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的下部绝缘膜(220)的窗口被遮挡,以防止暴露的导体(230)发生短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160):从加固膜卷绕部(20)引出加固膜(250)附着于上述短路防止膜(240)的另一面,以对暴露的导体(230)部分进行加固,上述短路防止膜(240)以遮挡通过上述步骤(S150)移动的下部绝缘膜(220)的窗口的方式附着于下部绝缘膜(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形成窗口的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70),从翘起防止膜卷绕部(21)引出翘起防止膜并将其单面附着于暴露的导体(230)的上表面,以防止导体(230)翘起;
步骤(S180),从校正膜卷绕部(22)引出校正用膜(260)并将其单面附着于上述翘起防止膜的另一面,以对暴露的导体(230)进行校正,其中,上述翘起防止膜是通过上述步骤(S170)附着于暴露的导体(230)的上表面的膜。
6.一种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制备方法而制备,上述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的特征在于,
包括:
上部绝缘膜(210)、下部绝缘膜(220),在上部绝缘膜(210)、下部绝缘膜(220)的各个单面分别涂敷有上部用粘合剂、下部用粘合剂,并且上部绝缘膜(210)、下部绝缘膜(220)以单体方式制备,使得其中一个绝缘膜或所有绝缘膜能够进行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
多个导体(230),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在上述上部绝缘膜(210)、下部绝缘膜(220)之间,多个导体(230)由加热辊进行加热而被压接并固定,并且多个导体(230)的两端被暴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波屏蔽一体型柔性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暴露的上述导体(230)的底面还包括短路防止膜(240),短路防止膜(240)的一端一部分被下部绝缘膜(220)遮盖并被固定,来防止暴露的导体(230)发生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映新,未经株式会社映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0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