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孔道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86608.6 | 申请日: | 2013-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峰;冉伟;何静;高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孔道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引起的能源危机,人们已经进行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化学电池产品及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它们存在着如使用寿命短、温度特性差、环境污染、系统复杂、成本高等缺点,因而超级电容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又名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无记忆效应、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尤其在信息技术,电动汽车,航天航空和国防科技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碳材料(活性碳、碳纳米管、碳凝胶、碳纤维、石墨烯)是超级电容器常用的电极材料。一般的多孔碳材料虽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孔径较小,限制了电解质离子在其孔隙内的自由扩散运动,随工作功率增大,比容量衰减很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材容易、节能环保、比电容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的多级孔道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是以天然生物原料卤虫卵壳制备出多孔碳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1)多级孔道碳材料的制备
将卤虫卵壳清洗干净,球磨2~12小时后,然后用6~12mol/L的HCl、8~18mol/L的H2SO4、6~14mol/L的HNO3及2~6mol/L的KOH浸泡预处理,浸泡时间为每种物质6~48h,干燥除去水分,将上述预处理的卤虫卵壳在惰性气体下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250~350℃进行煅烧,保温2~12h;再以1~10℃/min的速率升至500~1000℃进行煅烧,保温1~48h;然后在6~14mol/L的HNO3中超声处理1~10h,超声频率为40KHz,功率为30~100W。再用6~12mol/L的HCl浸泡12~24h,清洗至中性,烘干,获得多级孔道碳材料。
(2)多孔碳电极材料的制备
选用6M KOH或0.5M NaSO4为电解液、质量分数为60%的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粘结剂、集流体为1×1cm泡沫镍;将上述碳材料研磨成粉末,按碳材料:乙炔黑:PTFE乳液的质量比为80:15:5的比例,用乙醇超声将其混合均匀后,水浴65℃加热至泥状,然后将0.5~10mg上述泥状物均匀涂抹在1×1cm的泡沫镍上,在真空中120℃下干燥12h,最后在4MPa压力下压片,得到电极片,将其在电解液中真空浸泡6h备用。
本发明制备的多级孔道结构的碳材料,经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6MKOH电解液中,0.5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176F/g,且当用20A/g电流密度充放电时,比电容为128F/g,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在0.5M Na2SO4电解液中15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168F/g。所组装的锂离子模拟电池在0.25~0.01V电压窗口下,100mA/g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测得首次放电容量为682mAh/g。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卤虫分布甚广,在世界各大陆的盐湖,盐田等高盐水域中均有分布,原料易于获得。卤虫卵壳碳材料属于天然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将卵壳碳材料用酸处理后比电容有明显的提高;
三是卤虫卵壳碳材料电极具有较大的比电容,较佳的循环稳定性;
四是卤虫卵壳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径分布,有利于粒子的快速迁移,解决了大电流冲放电问题,能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多级孔道碳材料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多级孔道碳材料在6M KOH电解液中的不同电流密度的电压-时间曲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多级孔道碳材料组装的模拟锂离子电池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6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