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戴式计算机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85860.5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慧灵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4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计算机 智能 终端 人机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穿戴式计算机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有的多媒体人机交互方法中,输入方法有:
?键盘输入:传统方式
?鼠标输入: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输入方式
?手写输入:手写汉字识别,平板电脑
?语音输入
?触摸屏输入
?数字化仪输入:适用于CAD/CAM系统
?扫描输入:条形码、扫描仪、光电阅读器
?三维输入:数据手套、三维鼠标、力矩球等
?视觉输入:摄像设备
所有这些输入方式都需要使用者直接操作现有设备的情况下进行输入,使用场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方便性不强,还会需要培训专业输入设备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针对以上输入方法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更为便捷,受环境影响小的输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戴式计算机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方法,包括穿戴式智能眼镜、增强现实技术、手势识别、语音识别,具体如下:
(1)佩戴视频眼镜:使用者可以佩戴半透式、封闭式或投影式视频眼镜;
(2)增强现实: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系统操作界面融入使用者的视野中;
(3)手势识别:通过视频眼镜上的摄像头识别使用者的手势,用以完成点击按钮,拖动图形窗口等;
(4)语音识别:对于手势识别输入困难的内容,如:文字信息,使用语音识别方式进行录入;
本发明中,步骤(1)中使用的视频眼镜有多种形式,其中全封闭式的视频眼镜,摄像头不仅要识别手势,同时还可以将环境实景显示在视频眼镜的屏幕中。
发明中,步骤(3)中手势识别用以模拟类似鼠标功能。
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了手势识别来模拟鼠标操作,所以不受环境因数的影响。同时由于是穿戴式计算机智能终端,所以可以在制造生产、野外等环境中使用,极大地拓展了计算机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人机交互示意图。
图中标号:1、眼睛;2、穿戴式眼镜;3、摄像头;4、手;5、增强现实中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中人机交互方法使用手势识别结合增强现实来完成三维图形设计的步骤。
使用者使用手势识别方法进行三维图形设计如下:
1)首先工程师在三维图形设计时佩戴视频眼镜(图例中标号2);
2)视频眼镜将三维图形展示给工程师;
3)工程师伸出双手,智能终端系统通过摄像头(图例中标号3)识别出工程师的手势(图例中标号4),工程师实现任意旋转,缩放三维模型;
4)工程师通过手势点击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菜单调用三维设计功能(图例中标号5);
5)工程师根据要求完成三维图形设计;
三维图形设计完成后,工程师在视频眼镜的帮助下,预览三维模型。
实施例2
本发明中人机交互方法使用手势识别结合增强现实来完成发动机维修的步骤。
使用者使用手势识别方法进行发动机维修如下:
1)首先工程师在维修发动机时佩戴视频眼镜;
2)视频眼镜将发动机三维示意图展示给工程师;
3)工程师根据发动机模型,在视频眼镜展示的三维图像中通过手势拖动、放大、展开来找到相应的损坏位置;
4)工程师通过手势点击维修指南,视频眼镜将维修步骤展示给工程师;
5)工程师根据维修指南修理发动机;
发动机修理完成后,工程师启动发动机,并通过视频眼镜读取发动机参数,以判断维修是否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慧灵,未经朱慧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5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混合功率提升技术的动态响应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