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4763.4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袁忠;赵超;董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朗格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改进,特别是一种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的真空断路器,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现有技术的真空断路器如附图1所示,包含上出线座1、真空灭弧室2、下出线座3、动导电杆4、螺母5、蝶形弹簧6、平垫7、双头螺杆8、导电弹簧触指9、螺钉10、弹簧垫圈11;所述上出线座1通过弹簧垫圈11、螺钉10固定在真空灭弧室2的上部;所述下出线座3设置在真空灭弧室2的下部;所述双头螺杆8设置在真空灭弧室2的下部,并穿过下出线座3的通孔;所述动导电杆4设置在下出线座3的通孔内;所述导电弹簧触指9设置在下出线座3的外圆周与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平垫7、蝶形弹簧6、螺母5设置在双头螺杆8上,以固定动导电杆4。所述真空断路器分闸时,克服阻力的外力主要由操作机构中的分闸弹簧释放能量提供,增加了机构的复杂程度,减少了机构的可靠性;所述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与下出线座的连接方式为采用双头螺杆的面搭接,容易产生机械应力与虚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的真空断路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真空断路器,包含导电弹簧触指、缓冲器、上出线座、动导电杆、分闸弹簧、连接座、波纹管、动触头、静触头、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所述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所述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包裹动触头及波纹管;所述静触头的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所述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所述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所述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出线座的出口部设置有导电弹簧触指。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螺纹固定在陶瓷外壳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所述的真空断路器采用分闸弹簧嵌入真空断路器的提供分闸能量的布局方式,简化了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减少了机构的零部件,提高机构的可靠性,同时本发明方案采用连接座与上出线座的螺纹连接方式,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降低了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减少真空断路器内部发热,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真空断路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的剖视图;
其中:1、上出线座;2、真空灭弧室;3、下出线座;4、动导电杆;5、螺母;6、蝶形弹簧;7、平垫;8、双头螺杆;9、导电弹簧触指;10、螺钉;11、弹簧垫圈;21、导电弹簧触指;22、缓冲器;23、上出线座;24、动导电杆;25、分闸弹簧;26、蝶形弹簧;27、双头螺杆;28、连接座;29、波纹管;30、动触头;31、静触头;32、陶瓷外壳;33、均压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朗格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朗格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树脂能均匀加温的激光快速成型机
- 下一篇:生产塑料薄膜用的挤出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