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销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4630.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华;苗雨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J35/10;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销 催化剂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厂、燃煤发电厂、燃气轮机组、垃圾焚烧、钢铁、石化、内燃机组等领域的烟气脱硝除氮氧化物催化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出台了严格的氮氧化物的控制指标,电力集团进入了脱硝密集期。企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法进行烟气脱硝,选用的催化剂有两种,一种是蜂窝式,另一种是板式。但复杂烟气中某些污染物易使催化剂中毒失效,粉尘微粒覆盖催化剂表面史其活性下降,同时烟气中SO2与烟气一些未反应的HN3反应,生成NH4HSO4和(NH4)2SO4,造成设备的腐蚀和堵塞,使催化剂提早再生,增加费用。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污染物使催化剂中毒失效、粉尘颗粒使催化剂活性下降,而且容易造成设备的腐蚀和堵塞。本发明降低烟堵、防止催化剂中毒、增强耐磨损性,提高设备脱硝效率,使催化剂使用寿命增加,降低企业费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制造时间短(通常2~3天),以TiO2为载体中添加了V2O5与WO3压延成型,提高低温脱硝效率,采用多孔性结构轻量便于施工,且抗中毒性能提高,入口边角部强化以及玻璃整体纤维强化,增强的抗热冲击能力。
中毒:若来自于飞灰的碱金属离子(Na+、K+等),直接与催化剂接触,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位置上的碱金属离子占据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并且以可溶物的形式依附在催化剂上,与催化剂中的活性物质反应,便降低了催化剂活性,使催化剂碱金属中毒。As中毒是由烟气中的气态As2O3扩散进入催化剂内部孔道中,并在催化剂的毛细孔中发生毛细凝结,或者与催化剂的活性位发生反应从而引起催化剂活性降低。本发明采用控制催化剂孔分布的方法,使催化剂内孔分布均匀,以控制毛细孔分布数量来减少毛细冷凝。另外,在催化剂中加入MoO3,以MoO3与气相As2O3反应来减少As中毒。同时具有抗SO2、卤素(HC,1HF)、碱金属(Na2O,K2O)、重金属(As)等性能。
烧结:灰尘中的CaO导致催化剂中TiO2晶形发生变化,颗粒增大、表面积减小,活性降低;CaO与SO3生成CaSO4,表面体积增大膨胀扩张,彼此粘结形成桥,使催化剂表面屏蔽,长时间暴露于45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可引起催化剂烧结。烧结后的催化剂再生率几乎没有。本发明加入WO3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催化剂的烧结。在使用高硫煤情况下,催化剂应选用孔径大,孔隙大、壁厚、截面积大的催化剂,烟气通过时压降小,灰尘颗粒能顺利通过,不容易产生沉积并生成CaSO4。
耐腐蚀:本发明采用陶瓷纤维做载体,入口边角部强化以及玻璃整体纤维对催化剂顶端边缘强化,提高催化剂边缘硬度和韧性,机械稳定性好,耐冲刷磨损,基材和载体具有较强的耐机械磨损和抗热冲击的性能。
孔径设计:本发明的孔数范围:15到88/单元;孔径:5.2mm-20mm;孔高:3mm-9mm;厚度:0.4mm-1mm,使其具有低阻力(节约运行费用),适宜的微孔分布,以达到稳定的脱硝性能,并能有效的避免催化剂中毒。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采用最合适的微孔容积,使脱硝性能和耐磨强度达到最佳平衡点;设计最合适的微孔分布,以达到稳定的脱硝性能;采用最合适活性成分,在保证脱硝率的同时有效抑制SO2/SO3的转化率;通过添加第三成分,有效抑制SO2/SO3的转化率在运行过程中的上升;产品活性均匀,即使表面被磨损后,剩余部分的活性没任何改变;低阻力,节约运行费用;低温高活性,NOx去除率高;高耐水性;高温耐腐蚀性;高机械强度和抗热能力;使用寿命长,节约运行费用,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催化剂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催化剂边缘加强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